正文

第三章 忍耐與意志(1)

自己拯救自己 作者:(英)塞繆爾·斯邁爾斯


導語:

鍥而不舍貴在罕有的堅忍和耐心。這種彌足珍貴的耐心是一切快樂和力量的源泉。耐心和幸福如影相隨。

——約翰·拉斯金

從制陶業(yè)的發(fā)展歷程來看,陶器制作是一個最需要恒心和意志力的行業(yè)。陶器史上就有許多鍥而不舍的人物,這里僅選取三個最打動人心的人:法國的伯納德·帕里斯、德國的約翰·弗雷德里克·伯特和英國的喬西亞·韋奇伍德。

很多國家在古代就開始制造陶器了,但真正懂得陶器上釉術的國家則是鳳毛麟角,其中古老的伊特魯里亞人早就掌握了這門技術,在古文物收藏館,還可見到這樣的彩陶樣品。但是這門技術不幸失傳了,直至最近才重現(xiàn)人間。

現(xiàn)在看來,這種上釉術是由摩爾人傳承下來的。在奧古斯都時代,一個陶瓷花瓶的價格與同等重量的黃金價值不相上下。1115年比薩人占領馬約卡島時,曾發(fā)現(xiàn)那里的摩爾人懂得上釉術,并且有一批摩爾人制造的彩陶被保存下來。比薩人搶走了摩爾人大批精美的陶瓷盤子,把這些“勝利品”鑲置在比薩教堂古老的墻壁上,至今猶存。兩個世紀后,意大利人開始制作彩陶仿制品,根據(jù)摩爾陶器制作地命名為“錫釉陶”。

帕里斯:一個“歇斯底里”者的傳奇

有了這來之不易的勝利,對帕里斯來說,再多的指責、侮辱和嘲弄都不值一提了。他現(xiàn)在只是耐心等待機會,等待他的發(fā)現(xiàn)投入到實際生產的那一天。

——斯邁爾斯金言

彩釉技術在意大利重獲新生,要歸功于佛羅倫薩的雕塑家盧卡·德拉·羅賓。瓦薩里稱羅賓是一個對藝術的追求孜孜不倦的人。他整天拿著鑿子精雕細刻,到了晚上仍然不顧白天的勞累練習畫畫。當他工作到深夜的時候,為了避免雙腳凍僵,他就拿一籃子刨木花放在地上,把腳伸進刨木花里取暖,然后繼續(xù)畫畫。

瓦薩里描述盧卡工作時的情形說:“我真是驚呆了。他對藝術著迷到這種程度,甚至忘了冷暖饑渴;那些整天飽食終日、無所事事、貪圖享樂的人,是無法取得任何成就的。因為榮譽不是在睡覺中獲得的,需要熱忱、專注和不懈的努力,這才是獲得成功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盡管盧卡勤奮工作,但靠雕刻賺到的錢仍不足以支持他繼續(xù)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因此,他產生了一個想法:也許能找到一種比大理石更光滑更便宜、做雕塑模型時必須用的材料。

從那以后,盧卡嘗試用黏土制作模型。為了使模型經久耐用,他給模型涂上涂料并烘干。經過反復試驗,他終于發(fā)現(xiàn),如果將一種特殊材料涂在黏土上,經過高溫烤制,能變成永不褪色的釉彩。后來,他深入研究,在涂料中加入色彩,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陶器的精美程度。

盧卡的作品迅速馳譽歐洲,他做出來的樣品在各地熱銷,很多被賣到法國和西班牙。那時,粗糙的褐色水罐和瓦罐幾乎是法國唯一可見的陶制品,直到帕里斯的作品出現(xiàn),這種情況才隨之結束。帕里斯就是那個辛苦實驗多年、戰(zhàn)勝無數(shù)困難,最后得以征服命運獲得成功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