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您能與我平等地交流嗎(2)

求求你,表揚我 作者:東子


■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要為孩子營造民主和諧的成長氛圍

我們做家長的總是喜歡在孩子面前端著架子,一臉嚴肅,一本正經(jīng),動不動就呵斥一番,教訓一頓,令孩子對我們敬而遠之。本以為這樣才有威信,其實大錯特錯。放下架子,平等交流,給予孩子必要的尊重和理解,才能真正贏得孩子的信賴。

家長一味居高臨下地俯視孩子,自然加劇了孩子的緊張恐懼心理。很多家長都忽視了這一點,沒有做到與孩子平等交流,更有甚者直接剝奪了孩子的發(fā)言權(quán)。

信中這個男孩的父母就是這樣。他們沒有平等意識,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認為“老子怎樣管兒子都是應當?shù)摹薄ⅰ昂⒆颖仨毬牸议L的”,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血肉、是家庭的附屬品,從而忽略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他有自主意志,有自己的思想,他有得到家長尊重的心理需求。所以,父母應先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樹立平等意識,以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孩子對父母的態(tài)度也會由最初的“怕”變化為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

家長不能剝奪孩子的發(fā)言權(quán),要給他表達思想的空間,做孩子忠實的聽眾、知心的朋友。這樣會增進孩子與父母感情。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多方了解孩子的需要,因為需要驅(qū)動著他們的行為。不專制,不放任,營造真正的民主家庭。提倡民主,反對專制,并不意味著對孩子要百依百順,真正的民主與尊重是對孩子負責任的關(guān)注與約束。

不管孩子對錯,都要給孩子一個表達的機會。被判了刑的人還有上訴的權(quán)利呢,何況孩子只是做錯了一些小事,而且很多時候還可能是大人誤解了孩子。所以,為孩子營造民主和諧的成長氛圍,首先是要傾聽孩子的心聲。由此,了解事情的原委及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這種傾聽是平等交流的基礎,只有相互溝通,彼此了解,才能實現(xiàn)家庭真正的民主和諧。

寬松、民主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和諧、溫馨的家庭氣氛。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才能有所發(fā)展。在這種環(huán)境里成長的孩子能充分認識自我價值,其獨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都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家長要學會做孩子的聽眾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生活步伐的提速、競爭壓力的加劇,家長常常由于工作忙碌而無法留足夠的時間陪著孩子一起成長。現(xiàn)代家長不應該只是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物質(zhì)環(huán)境,抽出時間去了解孩子的性格和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如此才能讓自己與孩子的心靈更為親近。

其實,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最佳聽眾、最想說話的人便是爸爸媽媽,每天哪怕能有一小時、半小時,甚至是一刻鐘也好。

傾聽也是一種愛。

很多成年人對孩子有許多“偏見”,他們覺得孩子沒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心思簡單、幼稚、不懂事,其實實際情況未必如此。沒有傾聽就難以發(fā)現(xiàn),有的時候,孩子表達的只言片語往往是最真實、最可貴的信息。我們要學會翻譯、學會發(fā)問。讓孩子用平靜的心情把事實說出來,這個時候你才能得到重要的信息,才能作出最正確的判斷。所以說,傾聽是一種愛,傾聽的藝術(shù)就是教育的藝術(shù)。

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往往扮演的是個主動角色。因而父母有的時候很容易進入一個誤區(qū),就是一見到孩子,特別是碰到孩子發(fā)生什么問題的時候,父母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話特別多。在父母看來,孩子要多說、多批評,才會有進步。其實,這樣的看法與做法是不明智的。為什么呢?因為你可能太急于表達,卻忽略了孩子的反應。孩子可能根本沒有聽懂你的話,或者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你的教訓完全沒有發(fā)揮作用,反而還可能使你們的關(guān)系惡化。

愛孩子,不需要粗暴的責問、無情的懲罰,而是要傾聽。傾聽之中,還要融入對孩子的愛、寬容、耐心與激勵,給孩子創(chuàng)設幸福、溫暖的成長環(huán)境。試想,如果信中的這位母親能耐心聽孩子解釋,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地將孩子責罵一頓,結(jié)果會是怎樣呢?

我們的很多家長朋友都能說會道,但卻不善于傾聽。我們把大量的時間都用來批評和教育孩子,卻沒有傾聽孩子心里的聲音。常有家長這樣抱怨:“真不知道我家孩子是怎么想的,為什么總是不肯好好聽我說話?!蹦敲?,作為家長,您有沒有好好聽過孩子說話?家長希望通過有效的溝通,把孩子培養(yǎng)好,但家長能否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能否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是溝通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溝通不暢如何能教育好孩子?

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yǎng)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者和被培養(yǎng)者平等對話、雙向交流的過程。為實現(xiàn)平等對話,家長必須放下架子,主動接觸孩子。家長要樹立這樣的觀念:家長和孩子是平等的,每個孩子都有被尊重、被信賴的需要。只有讓孩子體會到家長對自己的尊重,孩子才能更加信任家長。溝通才能更有效,教子才能更輕松。

家長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不少孩子有這樣的感覺:“每當我和爸爸媽媽意見不一致時,他們就以勢壓人,不讓我說話,有時他們批評得根本不對?!奔议L不允許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也不調(diào)查問題的來龍去脈,而是一味地大發(fā)脾氣,嚴格來說,這種做法是違背教育宗旨的。

其實,父母和子女發(fā)生矛盾在所難免。作為長者,我們應該讓孩子把意見申述完,要耐心地傾聽,如果不等孩子講完話,家長就主觀臆斷地下結(jié)論,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后果,孩子的逆反心理將會表現(xiàn)得十分強烈。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尊重自己,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所說的話才會發(fā)生效應,何況在許多爭論中,孩子往往是站在真理這一邊的。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美國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她經(jīng)常主持一個與孩子對話的節(jié)目。有一次,她問孩子:“假如你駕駛飛機載著乘客在空中飛行,突然發(fā)現(xiàn)飛機沒油了,你怎么辦?”

這小孩直截了當?shù)卣f:“我就趕快跳傘,讓他們在飛機上等著我,我要第一個跳傘!”坐在臺下的許多觀眾就哈哈大笑起來,有的觀眾還笑得東倒西歪的,就覺得孩子真鬼頭,一發(fā)生故障他第一個跳傘,先想到自己跳傘、自己逃生。

這位主持人接著問道:“然后呢?”這個小孩說:“我去取汽油,然后回來救他們?!?/p>

聽到這句話,那些大笑的觀眾們突然沒了聲音。他們沒想到在孩子單純的、幼稚的舉動中,竟包含著一顆博愛的心。

我覺得這位主持人有一個十分可貴的地方,就是她繼續(xù)傾聽孩子的講話,最終了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對孩子存在“偏見”,認為孩子沒有多少想法,或者認為孩子自私、幼稚,從而誤解甚至冤屈了孩子。孩子也是人,我們要特別注意傾聽他們的心聲。

正如來信的這個男孩所言:“我只是希望他們可以給我一個發(fā)言的機會,這樣的要求過分嗎?”

家長朋友,您說孩子的這個要求是否過分呢?

我們有些家長想當然地認為,給孩子機會,他也只會辯解,索性來個“一言堂”。東子在此還是要強調(diào)“換位思考”的問題。如果在單位,你做一件事,領導過來劈頭蓋臉地把你批了一頓,而且不給你任何解釋的機會,你感覺是領導誤解或冤枉了你,此時你作何感想?

無論是領導與下屬還是家長與孩子,要想關(guān)系融洽,工作或教子順暢,都必須平等溝通,彼此尊重。人與人的互動關(guān)系,尊重是基礎,尤其是上對下、長對幼的尊重。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父母的重視,現(xiàn)實生活中每位家長都很重視自己的孩子,可為什么孩子就是體會不到呢?為什么仍然有很多孩子埋怨自己的家長不理解、不尊重自己呢?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家長做得不到位,不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更加不愿意和父母溝通,父母與孩子自己之間的溝壑就越來越難填平了。當然,這樣的親子關(guān)系,也無法教育好孩子。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為了您自己的快樂生活,多去理解我們的孩子,多去尊重我們的孩子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