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每天都帶岳達、小軒和冬霜回家吃飯。那時的我心里就清楚,他們沒有地方吃飯,沒有人給他們做飯。餐館里的飯,不管再好吃,總是少了點什么,少了最重要的那點配料,這個配料不是糖,不是鹽,而是感情。
吃沒有感情的飯菜,也不會帶感情。然后漸漸淡忘感情。
雖然我媽有一天似笑非笑、用一種充滿怨恨的口氣對我說:“我覺得,你以后極有可能會在家邊上建一個福利社區(qū)……”
其實對于我來說,他們讓我遠離孤獨,而且看見他們吃飽,我會得到一種相同的共鳴。這種共鳴非常奇怪,是一種“他們快樂,我才能快樂”的依賴感,我在這種依賴感中可以找到幸福。
他們也喜歡到我家吃飯,也有這種依賴,至少我這樣覺得。
但當時的他們,心里真的幸福嗎?
岳達和小軒總是在我媽洗完碗后就回家。我總希望他們可以待久點,但我媽洗完碗來到客廳看電視,岳達會很不自在。當我把岳達帶到我的房間,我媽又會提醒我“認真學習”,是說給岳達聽的。
我也不能送岳達,我媽不同意我晚上出門。
小軒每次都賴著不走,岳達拖他,他就哭。有一次,樓上的那只“鵜鶘”在樓上沖我家發(fā)飆:“誰死了???天天哭天天哭,哭死啊……”
那一次,我媽很急,岳達也非常尷尬。在他終于抱起小軒匆匆出門的時候,我看見他額頭上的汗。
而冬霜,因為是姨媽的女兒,我媽對她的政策放得比較寬。冬霜吃完飯就會和我媽一起蹺著二郎腿看電視,實在一個高二的女生,也跟著我媽一樣,邊看中年婦女的電視劇邊拿著牙簽剔牙。我媽有時會說“趕快回家學習去”,而她總是目不轉(zhuǎn)睛地對著電視說“等他們完了啦”。
然后一等就等到十點多。還沒完……
“霜霜,你媽還沒回來?”
“沒?!?/p>
“去了多少天了?”
“十幾天了吧。去不去都一樣,反正看不到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