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節(jié):面對無瓜葛的客觀事物

道德情操論 作者:(英)亞當·斯密


5 面對無瓜葛的客觀事物

內心的情感引發(fā)行動并且決定善惡是非,我們在考察它的時候無非是從兩個方面出發(fā)。一方面是產生它的原因或者動機,另一方面是它的目的或后果。一種感情是否符合造成它的原因,決定了隨之而來的行為是彬彬有禮還是野蠻粗俗。一種感情的意圖是行善還是作惡,決定了其后果是有益還是有害,該賞還是該罰。

近來,哲學家們考慮的主要是感情的目的,卻很少注意激起感情的原因。但是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人的情感及其行為進行裁判的時候,一般離不開以上兩個方面。當我們責怪一個人對自己的愛恨缺乏自制時,我們考慮的不僅是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還有造成他內心激動的微妙因素。雖然我們覺得他不至于那么激動,或許他所欣賞的人物并沒有那么出色,他的遭遇并不是特別悲慘,激怒他的事情也不是非常糟糕。但是只要他的情緒還不算特別離譜,我們就能諒解和容忍。

根據我們是否對別人的感情抱有同感,我們可以判斷它是否恰如其分。這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激發(fā)感情的事物與我們和當事人都沒有特殊的關系;二是它們對我們當中的某人有特別的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1?在面對那些與我們雙方都沒有什么瓜葛的客觀事物時,如果對方的感覺時時與我們相吻合,我們就會覺得他品味高雅、見識不凡。壯麗的河山、華美的建筑、繪畫的構圖、演說的謀篇布局、第三者的所作所為、數字的奧妙、宇宙大體系中各個構件神秘的運轉,所有這些有關科學和品味的一般事物,與我們都沒有什么特殊關系。我們會從相同的角度去觀察它們,而且沒有必要對它們報以同情,因為我們與對象之間不需要感情上的和諧一致。但是,由于我們各自的生活經歷使我們習慣于關注復雜事物的不同部分,或者由于我們意識的敏感性差異很大,我們常常會有不同的感受。

如果朋友對某件事物的觀感跟我們完全一致,沒有人有任何特別的見解,雖然我們內心會表示贊同,卻不會覺得欽服景仰。但是如果他們在觀察對象的時候留意到我們所忽視的大量細節(jié),使得他們不僅與我們觀點相同,而且還能指引和點撥我們,那么我們不僅會感到英雄所見略同,而且會被他們過人的敏銳和悟性所折服,仰慕之情油然而生,驚嘆之余,自然會贊不絕口。說出盡人皆知的真理并不能讓人欽佩,比如認為絕代佳人勝過丑陋的殘廢,或者二加二等于四。那些品味不凡的鑒賞家能夠在毫發(fā)之間鑒別出美丑高下,那些頭腦清晰的數學家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一團亂麻似的難題。只有他們才當得起我們的仰慕,無愧于我們的頌揚,因為這些藝術和科學領域的天才指引著我們,他們廣闊的視野和超凡的見識總是讓我們意想不到。

人們或許認為,我們之所以贊賞這種才氣是因為它有用,它的實際效果賦予它特殊的價值。但是,最初我們在肯定別人的見解時并沒有考慮它的效用,只是覺得它正確得當,實事求是。毋庸置疑,我們覺得別人有眼光只是因為他們的看法合我們的意,別無其他原因。同樣,我們最初對別人的品味表示贊同也并不是因為它有用,而是因為它公允精到,恰如其分。評價其功用只不過是事后的想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