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世界的人都曾經(jīng)是兒童。
二、我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
童年是生命中記憶最深刻、感覺能力最豐沛、想象空間最少障礙與成見的階段
。我們甚至可以說,童年是人們惟一可以公開見面的地方,這是腐敗之前的園地,是墮落之前的國度。在這個國度里,我們同樣喜愛小兔、狐貍、夜鶯或大熊,我們都嫉惡如仇,又都崇尚美德……無論真實的世界是陽光燦爛,亦或陰雨綿綿,這些樸拙可愛、充滿想象的感覺和信念,都能夠從出色的文學作品中得到釋放與印證,讓我們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與了解,使我們終身受用無窮。
然而這樣出色的文學作品在哪里?什么樣的文學作品既適合孩子,又能喚起大人對童年的追憶?還有,什么樣的作品適合為青春期的孩子建立一座通往真實世界的橋梁,使孩子走過這段路程,成為大人后,仍然懷抱著理想與信念,永不止息?優(yōu)秀的少年小說就是這座橋梁。榮獲國內(nèi)外知名文學獎項的作品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如美國兒童文學界最高榮譽,也就是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每年頒發(fā)一次的紐伯瑞(Newbery)兒童文學獎,英國的衛(wèi)報(Guardian)獎與卡內(nèi)基(Carnegie)獎,加拿大圖書館協(xié)會年度最佳兒童書獎等等。這些杰出的作品反映了孩子之間的相同與歧異,也呈現(xiàn)出人類社會道德標準與生活方式的沖突與爭議,既有歷久彌新的傳統(tǒng)價值觀,也不乏探討過去視為禁忌的主題。但其中更有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無論主題是新是舊,主人翁是東方人、西方人或是愛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地點是沙漠、城市、大草原,或是怒浪滔天的大海,都適合任何年齡層的人閱讀,無論時代怎么變,它們的吸引力也不會稍減,因為它們文學的語言啟發(fā)了不同文化的讀者,使讀者對人生的體會更深刻,對美的感受力更敏銳,更執(zhí)著于善;更重要的是,有了這些作品的引導(dǎo),孩子即使進入真實的社會,心中仍有一片生意盎然的園地。這些好書中的好書,才真正符合"小魯大獎小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