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一位身材高挑而瘦削的青年人在研究生畢業(yè)之際,懷揣4000元資金和在安徽懷遠老家研發(fā)出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統(tǒng)走進深圳,好奇地端詳這個為成千上萬創(chuàng)業(yè)者打開的“世界之窗”。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位叫比爾·蓋茨的小青年早在10年前就已成為億萬富翁了,發(fā)家的寶典也是軟件。
他就是史玉柱,日后與比爾·蓋茨一起成為中國年輕人“最崇拜的青年人物”。M—6401軟件集錄入、排版、編輯、打印功能于一身,壓縮后變成裝進電腦主機的卡,這便是日后在業(yè)界聞名遐邇的“巨人漢卡”。史玉柱在《計算機世界》報倉促地刊登了一則只有“M—6401,歷史性的突破”幾個大字的半版廣告,第13天就收到兩張訂單,一共有近2萬元的貨款。4個月后,“漢卡”帶來的營業(yè)收入超過100萬元。此后,他熬過整整150天的“集中營式生活”,研發(fā)出升級版本M—6402漢卡,并于1991年4月在珠海注冊成立“珠海巨人新技術公司”,注冊資金200萬元,員工15人。史玉柱在解釋“巨人”兩字時說:“IBM是國際公認的藍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做中國的IBM,東方的巨人。”
青年史玉柱
1991年8月,為了抵擋香港金山電腦公司開發(fā)的“金山漢卡”的沖擊,史玉柱花費80萬元開發(fā)出升級版的M—6403漢卡。10月,史玉柱向全國各地的電腦銷售商發(fā)出邀請,凡是訂購10塊巨人漢卡就為他們報銷往返路費。這種吸引客戶的方式在當時極為罕見,此舉吸引了全國各地200多名電腦經銷商前往洽購。一個月后,M—6403漢卡的凈利潤達到1000萬元。
中年史玉柱
1992年7月,史玉柱將公司總部從深圳遷往珠海,并在兩個月后更名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公司”,由史玉柱出任總裁,集團下轄8家分公司,員工100人,成為僅次于四通的全國第二大民辦高科技企業(yè)。這一年,巨人集團的M—6403漢卡年銷售額16億元,凈利潤3500萬元,企業(yè)以500%的年增長速度一路狂奔。
作為“知識改變命運”的樣板人物,史玉柱先后被評為“中國十大改革風云人物”、“廣東省十大優(yōu)秀科技企業(yè)家”等,媒體將“中國的比爾·蓋茨”的頭銜加封給這位年輕人。為了表示對高科技企業(yè)的支持,珠海市政府特批給巨人一塊規(guī)劃面積達10000平方米的土地,地理位置極佳: 東臨珠海市電視中心、金融中心和郵電中心,西靠體育中心,南接商業(yè)中心,北面是正處于規(guī)劃中的珠海市新政府所在地。經過規(guī)劃,史玉柱決定將這塊土地作為巨人大廈的基地,以自行使用為主,而并非后來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房地產項目。
根據最初設計,巨人大廈只建18層,后來被加上20層,改成38層,此時方案已獲得珠海市規(guī)劃局的審批,投資預算2億元的工程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再后來由于多方面原因,巨人大廈的設計圖紙先后被不斷加碼為54層、64層。到1994年初巨人大廈開工典禮時,史玉柱突然臨時宣布巨人大廈要建到72層,投資預算也從2億元猛增到12億元。
1994年2月,工程破土動工。從一開始工程就遭遇到困難,巨人大廈地基20米以下全都是巖層,為此只得往里面打樁,一共68根樁,最短的68米,最長的82米。僅此一項就多花費1億多元,此時地面以上部分工程還遠未開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