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年以前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我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道:“正是這樣!”……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季羨林
季老留學德國的時候,注意到德國人養(yǎng)花的一個細節(jié)同中國人不同,德國人把花養(yǎng)在臨街的窗戶外面,把最美麗的花朵留給路人來看。這樣,當一個人走在街上,就可以看到一條街的窗外開滿漂亮的花朵。由此,季老悟出一個道理——以惠我之心惠人,愛別人的同時也就是愛自己。
導演陳可辛在1994年拍攝電影《新難兄難弟》,講述梁家輝扮演的父親一生恪守“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做人準則,做了很多不顧自己幫助他人的事情,他拿自己的錢接濟窮困朋友,差點兒拿房子做抵押去捐助災區(qū),義放強盜,最終卻被強盜打至腦震蕩昏迷不醒。
梁朝偉扮演的兒子是個現(xiàn)實主義者,在他看來,父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想法荒誕可笑,父親的一生也是一個失敗者。直到父親昏迷住院時,兒子才想到要真正去了解父親,并在導演安排下時空穿梭回到父親的年輕時代,見到了那個總是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掛在嘴邊,有點兒傻氣但又贏得眾人尊重的父親。
在導演的精心安排之下,兒子領悟到生活的真諦,最終和父親達成諒解,尊重并理解了父親終身踐行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之做人理念。
電影中梁家輝不時重復的口頭語“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正是導演在片中想要通過人物故事表達的主題——去愛別人,就能贏得別人的愛。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周圍的人,在危難時刻,周圍的人也會伸出援助之手。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用中國人的俗話講,那就是“將心比心”,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前提是你首先要那樣對待別人。
2008年汶川地震后,舉國上下在一個星期之內(nèi)進入一個捐助高潮期,企業(yè)和企業(yè)家在這次捐助中的語言和表現(xiàn),成為當時社會各界及新聞媒體關注討論的焦點。
對于萬科董事長王石來說,他關于中國災害“常態(tài)說”的說法引來了全國性的持續(xù)性的批判,一時之間唾沫橫飛,喜歡登山的王石之前所塑造的那種挑戰(zhàn)者、智慧引領者、知識分子企業(yè)家的形象損毀殆盡。盡管之后馬上有道歉的表示,萬科公司對汶川地區(qū)也做了對口支持,但并未贏得全國人民的諒解,很多網(wǎng)民表示將抵制萬科地產(chǎn)。
與之相反,生產(chǎn)涼茶的王老吉豪捐1億元人民幣,贏得了全國消費者的尊重和支持。當時在各大論壇流行一個網(wǎng)帖,標題為“封殺王老吉”,并倡議大家將超市貨架上所有王老吉買空,擺一罐買一罐。一時之間,王老吉化身為愛國飲料,買王老吉喝王老吉成為愛國、捐助四川的標志符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