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盡人事而聽天命(1)

拆掉人生的壁壘:聽季羨林講人生智慧 作者:逸儒


信緣分與不信緣分,對人的心情影響是不一樣的。信者勝可以做到不驕,敗可以做到不餒,絕不至勝則忘乎所以,敗則怨天尤人。中國古話說:“盡人事而聽天命。”首先必須“盡人事”,否則餡兒餅絕不會自己從天上落到你嘴里來。但又必須“聽天命”。人世間,波詭云譎,因果錯綜。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

——季羨林

1998年季老在《新民晚報》上發(fā)表了一篇小文,題目是《緣分與命運》。在這篇散文中,季老講述了一個故事:

北京西山深處有一座遼代古廟,名叫“大覺寺”。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流泉,有三百年的玉蘭樹,二百年的藤蘿花,是一個絕妙的地方。將近二十年前,我騎自行車去過一次。當時古寺雖已破敗,但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憶念難忘。去年春末,北大中文系的畢業(yè)生歐陽旭邀我們到大覺寺去剪彩。原來他下海成了頗有基礎的企業(yè)家。他畢竟是書生出身,念念不忘為文化作貢獻。他在大覺寺里創(chuàng)辦了一個明慧茶院,以弘揚中國的茶文化。我大喜過望,準時到了大覺寺。此時的大覺寺已完全煥然一新,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玉蘭已開過而紫藤尚開,品茗觀茶道表演,心曠神怡,渾然欲忘我矣。

將近一年以來,我腦海中始終有一個疑團:這個英年歧嶷的小伙子怎么會到深山里來搞這么一個茶院呢?前幾天,歐陽旭又邀我們到大覺寺去吃飯。坐在汽車上,我不禁向他提出了我的問題。他莞爾一笑,輕聲說:“緣分!”原來在這之前他攜伙伴郊游,黃昏迷路,撞到大覺寺里來。愛此地之清幽,便租了下來,加以裝修,創(chuàng)辦了明慧茶院。

北大小友的這段真實經(jīng)歷,讓季老感慨于人生命運中冥冥注定的緣分,古人所云:“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本褪蔷壏值耐ㄋ捉忉?。所以,人生何必過分執(zhí)著?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其他一切交給命運便罷。

“盡人事而聽天命”語出《中庸》,季老故事中所用之“緣分”二字,不過是“天命”一詞的另解。做人做事,盡到本分,不強求,不妄為,順其自然,順勢而為,這就是人生。我們在生活中聽到太多激勵案例,商業(yè)的物質本性將成功范本分門別類寫進書本,擺上貨架,大肆售賣一種所謂的“成功學”邏輯。

然而,很多時候成功并不是勵志來的。新東方總裁俞敏洪,當年不過是個漂在北京做著出國夢的落拓年輕人,但正因為留學夢碎,才締造了今日睥睨世界的新東方帝國。這種情節(jié)在成功人物傳記中顯得充滿戲劇性,但在生活中,我們的人生正是如此。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機緣巧合,也是我們的宿命。

有一個故事說,貝特福德是幫洛克菲勒創(chuàng)建標準石油公司的老戰(zhàn)友。他擁有豐富的商業(yè)投資頭腦,但卻在一次經(jīng)營活動中由于急功近利而導致投資失敗。這當然是一件很丟顏面的事情。于是在某個下午,當貝特福德發(fā)現(xiàn)洛克菲勒正走在自己身后的時候,他不但沒有停下來打招呼,反而想假裝沒看見偷偷溜走。

然而洛克菲勒卻從后面叫住了貝特福德,并非常友好地走上來拍拍貝特福德的肩膀,夸獎說:“你干得好極了,我的老伙計!哦,我剛剛聽說了你在南美的事情?!?/p>

貝特福德以為洛克菲勒在嘲諷他,與其受人挖苦,不如自己先退一步。于是貝特福德沮喪地說:“這實在是一次慘敗,簡直糟糕透了。盡管我們后來盡力做了彌補,但還是扔掉了40%的投資。”

“就是因為這一點,我才覺得你干得很棒!”洛克菲勒表情真誠,“我本以為會血本無歸,沒想到你的果斷處理,竟然出乎意料地收回了60%的投資,我真的是非常感謝你,你干得太棒了!”貝特福德聽到洛克菲勒如是說,心中一陣溫暖。這是他一生中所獲得的最好安慰,使他重新振作起來,工作信心大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