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令哈站(1)

坐著火車去西藏 作者:陳旸


德令哈:泯滅一切妄想

“……

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

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

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關(guān)心人類,我只想你……”

從地圖上看到過這個地方,從海子的詩里第一次注意到這個名字,從那時候起“德令哈”在我的印象是美麗而略帶傷感的。

過了青海湖和烏蘭,景色很快發(fā)生變化,綠悠悠的草甸中裸露的棕鈣土逐漸增多,已開始能見到疏松的沙土和堅硬的鹽土出現(xiàn),告訴我前方將是浩瀚的戈壁和沉寂的星點鹽湖。

迎面進入柴達木,一路走來的荒涼,少有人煙,未及夏季,黃黃的稀疏的牧草散落在戈壁上,沒甚么風(fēng),望向天空,滿眼的藍,映襯下面的牧草黃的有些刺目。路邊褐色的山巒,似乎也顯得有些崢嶸令人不敢多望。曠野中散漫踱步的羊啊、人啊,更為這絕對荒涼的風(fēng)景添了分令人心酸的味道。其實,我知道這也只是自己單方面的感覺,一個繁華都市里的人的感覺。這里的人并不會如我一樣的,或許算不上多麼快樂也沒那么憂傷,他們只是真實地活在自己的空間里,或許沒有太多的欲望,也就不會產(chǎn)生太多煩惱。如我一樣的行走,是喜愛大自然,抑或是對都市生活的暫時逃避?雖不為獲得炫耀談資,但也不知是否真的想要這荒涼。

看似荒蠻之地,古時這一帶曾經(jīng)活躍著幾個唐朝的城邦,所以德令哈周圍有很多的古墓。唐朝的時候,這一帶長滿了祁連圓柏,這一點從古墓當(dāng)中四壁和頂部使用了整棵祁連圓柏樹干鋪就可以得到證實。而如今這種長相怪異的柏樹只有在茶卡和德令哈之間的山上才可以看到了。從青海湖過來時,只能看到一些云杉樹。據(jù)說在哈里哈圖溝可以看到這兩種樹木的混雜在一起的情況,因為圓柏耐旱,云杉樹喜潮濕。而哈里哈圖溝由于水的分布不均,造成溝谷內(nèi)外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象,僅一路之隔,卻一邊草地青青,一邊荒蕪一物。只可惜這次時間不夠,不能一睹奇觀真容了。

提示:

1、德令哈是蒙古語,意為“廣闊的原野”,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境內(nèi)地域遼闊,地形復(fù)雜,形成山、川、盆、湖兼有的地貌特征。宗務(wù)隆山呈東向西,是橫貫全境中部的主體山脈,也是一個分水嶺,它將全市分為北部祁連山高山區(qū)地貌和南部德令哈盆地地貌兩大類型。沿途可見我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無碴無枕梁橋――巴音河大橋。

2、海拔2982米,列車行駛距離(距西寧)521公里,為必停站;市區(qū)西南距格爾木市387公里。

4、其他關(guān)注點

神秘的“外星人遺址”,在托素湖的東北角有一座白山,當(dāng)?shù)厝朔Q作白公山。它四面被荒漠和沼澤包圍,沙梁與戈壁隨處可見。“外星人遺址”和眾說紛紜的神秘的鐵質(zhì)管狀物就在白公山下的巖洞里。

緊臨市區(qū)的柏樹山,最高峰海拔四千多米,登上頂峰可鳥瞰德令哈市容,林區(qū)內(nèi)生長著蓊郁蒼翠的青海巖柏,還有被稱為“國寶”的青海云杉。

懷頭他拉巖畫位于懷頭他拉鄉(xiāng)西北約40公里處的哈其切布切溝內(nèi),巴音郭勒的巴尕沙是一處新近發(fā)現(xiàn)的遠(yuǎn)古巖畫。

紫金山天文臺青海天文觀測站位于蓄集鄉(xiāng)境內(nèi)的澤令溝小野馬灘,距市區(qū)35公里(在青新公路315國道498公里里程碑,路北公里處),海拔3200米。

途經(jīng):錫鐵山站

祁連山脈的延續(xù)一路上都伴隨在列車的北側(cè),過了懷頭他拉草原,開始進入茫茫的戈壁和干旱的荒原,荒涼寂寞的感覺立刻襲上心頭。如果是個多愁善感的人,看到這種景物必定會觸景感懷的,當(dāng)然我就是這樣的。但若你不想無端弄得自己傷感,就把注意力集中到那山體獨特的姿態(tài)和顏色吧。走過一段平川,前方的大漠中陡然聳起一座座峻峭的灘間山群,這就是錫鐵山。

錫鐵山位于柴達木盆地腹部,背靠祁連,面對昆侖,北接柴達木山,南臨察爾汗鹽湖,東依泉吉草原,西連綠梁山。山脈東西長而南北窄,主峰海拔4037米。

它山高溝深,崖峭壁陡,巖石裸露,整個山脈沒有肥沃的土質(zhì)覆蓋,也沒有花草樹木生長,就連它的四周更是荒涼一片。但看似貧瘠的地方,卻蘊含著怎樣的富饒?。∽屑?xì)想想老天真的是很公平的打理著自然間萬物,有了水草,礦藏一般不富有,有了礦藏,就缺綠色。那褐紅色的、墨綠色的、赭紫色、青色的巖石,在燦爛的陽光下,閃閃爍爍,這其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有色金屬。有意思而想不通的是,被叫做錫鐵山卻不產(chǎn)錫也不產(chǎn)鐵。而它的鉛、鋅、金、銀蘊藏量及其品位和質(zhì)量,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少有的。

礦區(qū)在離開鐵路十幾公里的盆地腹地,一座孤零零的規(guī)模宏大的戈壁工廠。廠院里卻榆樹成行,花朵竟開,充滿盎然濃郁的生活氣息。聽礦場的人講,八十年代曾經(jīng)有幾位農(nóng)民在這里挖到過一塊重達四公斤的天然大金塊,引起不小的轟動?,F(xiàn)如今如果走進坑道縱橫的山洞,能看見洞壁的礦石會在明亮的燈光下閃耀奇異的光彩,好像走進了一座藏滿珍寶的宮殿一樣。是青藏鐵路西格段的開通真正打開了這座“聚寶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