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別人看見名牌的Logo(標識)
你喜歡購買名牌商品嗎?如果你是個鐘情名牌貨的消費者,請問你購買名牌的動機是什么?
□ 取悅另一半或吸引異性
□ 工作場合需要
□ 名牌商品的質(zhì)量較好
□ 自己高興
那么,你會在意商品上的Logo是否明顯,讓人一眼看出這就是名牌貨嗎?
□ 在意
□ 不在意
擁有名牌商品,似乎能為粉領族帶來更多自信,一項針對粉領族對于名牌消費觀的調(diào)查顯示,近六成受訪者認同購買名牌是“追求流行生活”。
名牌愛好者也很在意商品的品牌是否能引人注意。愛買名牌的受訪者之中,有82%的人表示,會注意商品上的Logo是否明顯。而隨著精品時尚觀念越來越普及,在某些人眼里,名牌的象征意義還超過了質(zhì)量的重要性,有三成受訪者更承認,如果買不起喜歡的商品,寧可先買仿冒品過過癮。
這些人,無非是想體會成為明星、名媛、模特兒等上流社會人士的品味與風采。其中,名牌包是女性展現(xiàn)時尚品味的首選,各家品牌逐季更換經(jīng)典包款的色彩、材質(zhì),每季更推出全新的“It Bag”(流行主打包款,It是指inevitable,也就是“必不可少的”),刺激女性的采購意愿。尤其是八卦媒體捕捉到的歐美明星、名模的鐘愛,往往會吸引愛好時尚的消費者跟進,形成一股流行風潮,激勵女性每季買包“投資”自己。
有些消費者購買精品包的目的,則是希望能夠增值,轉手賺差價。因此一些品牌的過季商品特賣會,常吸引大批人潮瘋狂搶購,但這些過季商品往往因為款式不受歡迎,轉手行情差,最后落得塞進家中櫥柜的下場。
然而,不用名牌就會顯得沒有品味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北歐是全世界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區(qū),但是直到2006年底,LV才在挪威這個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開第一家店。
品位與自信,是你自有的名牌
重視設計、創(chuàng)意與品位的北歐人,并不重視所謂的“名牌”。一向不重視國際名牌的他們,偏好購買合宜又有設計感的商品。你即使身穿名牌服飾,手拿名牌包包,走在北歐大街上,也根本不會引來特別的注意。
臺灣英文補習界名師徐薇,身價保守估計至少上億新臺幣,已經(jīng)不用為錢工作的她,受到父母不擅理財?shù)挠绊?,依舊奉行儉樸保守的風格。雖然經(jīng)常在熒幕上曝光,卻很少買名牌,在治裝費上非常節(jié)省。她的衣服是在五分埔、路邊攤買的便宜貨,她從不買昂貴的珠寶首飾。她不在乎別人笑她窮酸,她說:“貧窮并不可恥,而是要去借用貧窮所帶來的正面力量,努力賺錢?!?/p>
同樣是收入足以過著貴婦般生活的臺灣104人力銀行營銷總監(jiān)邱文仁,也只在百貨公司周年慶時購物,而且專買4折以下的服裝。她不上美容院,自己洗頭發(fā),不買昂貴的彩妝,首飾則采取以舊換新的模式。她認為:“不奢華,也可以帶來自信?!?/p>
“國王的舊衣”行遍天下
聰明的人出席適當?shù)膱龊?,如果搭配得宜,即使只有一件名牌,也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時尚。這才是利用名牌,而不是被名牌所奴役。
經(jīng)常出入時尚派對的Just Diamond營銷經(jīng)理朱曉蓓說:“臺灣人有名牌迷思,會為了穿名牌而穿名牌!”點出了臺灣現(xiàn)代年輕人的偏執(zhí)消費觀。她認為,買名牌不代表有品味,買對商品比一味地購買名牌來得重要,這才是精穿細著的道理。
舉例來說,朱曉蓓有一件名牌的黑色細肩帶小洋裝,當初花了5萬新臺幣購入,但她卻已經(jīng)穿了8年多。同樣一件洋裝,只要搭配不同配件或稍微改變發(fā)型,無論出席婚禮、滿月酒、音樂會、派對等各種場合,都能得到不錯的評價,甚至經(jīng)常被誤以為是當季新款。
“像這樣的衣服,只要一件就夠了。事實上,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品位,不是要先看他穿多少‘金額’在身上,而是看他穿對衣服了沒有?!敝鞎暂聿唤ㄗh每個女人都要擁有多件名牌,只要有一件“國王的舊衣”就已經(jīng)足夠。
二手精品高貴不貴
對于無法滿足于簡單款式的人,可能認為只擁有一件名牌太過乏味。收入有限的上班族可以鉆進二手市場,用低于市價的價格,買到保養(yǎng)得宜的名牌貨。
德國作家亞歷山大·凡·施恩堡(Alexander von Schnburg)在著作《窮得有品位》中提到,他姐姐瑪雅購物的原則是,所有東西一定要便宜!即使買名牌,也一定要等到清倉大甩賣或到二手店購買。
至于他太太的衣柜里,最漂亮的衣服是一襲日本制的蠶絲大衣。穿上它,無論出席婚禮或雞尾酒會等任何正式場合,都顯得適宜大方。然而這件大衣,是在慕尼黑一家二手商店里購買的,要價僅30歐元(約合1 300新臺幣)。
他太太甚至會和朋友舉辦“時尚舞會”,名義上是聚會,實際上卻是“私人清倉大甩賣”。為了避免每次正式場合都穿一樣的衣服,姐妹淘之間也會彼此交換或贈送舊衣,互相交換著穿,一舉數(sh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