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貪的道德標尺應該定在哪里?(1)

平常道 作者:蕭然


回到貪的問題,我認為對全社會而言,較合時宜的標準是:不屬于自己的勿取,即為不貪。至于“屬于自己的也可以舍”這樣高的道德標尺,只能針對少數(shù)追求更高道德自我完善的人,如修佛者,或有其他高尚信仰者。(提要)

中午和朋友吃飯,談到腐敗,大家自然而然地說到了“貪欲”。

貪欲是人性中一個很難克服的弱點。還別說人,其實動物也是貪的。

我家院子里有很多野貓,在喂養(yǎng)這些野貓時,我發(fā)現(xiàn)貓這種東西也有貪欲。因為怕它們打架,我們在兩個地方投放了貓糧,好讓它們能分而食之。在六七只野貓中,有一只貓體型碩大。它出現(xiàn)前,其它貓偶爾也會鬧些摩擦,但基本可以相安無事。但大貓出現(xiàn)后,平衡打破,戰(zhàn)爭開始了。我細細觀察,幾乎所有戰(zhàn)爭全部由大貓發(fā)動。因為它要把兩個地方的食物全部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不容別人染指。

對于這只大貓,一個地方的食物完全可以果腹,而它不僅吃著甲地的,還要看著乙地的,即使自己吃不了也不讓別人碰。屬于自己的要占有,不屬于自己的也要占有;對自己需要的占有,對自己暫時不需要的也要占有,這種行為不是貪是什么?。

當然,人的貪欲遠遠多于貓。貓們的貪基本上集中在食物,而人貪的對象廣泛的多,基本上是見到好的東西就想據(jù)為己有,如財、色、權、名等等。

佛家把貪列為人生“三毒”“貪嗔癡”之首,可見與“嗔、癡”比,貪可能更為普遍,所以必須下大力氣去戒。

與朋友談話時大家得出一個結論:沒有人不貪,特別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對于這一結論,我倒是存在一些個人看法。這到不是說我對社會風氣有多樂觀,而是我們必須有一個相對現(xiàn)實的眼光。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把道德的標尺定在什么刻度。

如果我們以佛家的道德標準為尺度,世人皆貪,甚至包括不少出家人。比如昨天說的少林寺,10萬元一柱香,你說貪心不?如果以儒家的道德標準水準為尺度,則多數(shù)人貪。儒家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捫心自問,我們的財有多少屬于“無道之財”甚至不義之財?

一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如果定的過高其實很有害,我的先生艾豐曾深刻指出過這一被多數(shù)人忽略的問題。

他說:領導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這個標準看起來沒有問題。但細想問題大了。因為,這是在任何一個正常社會中,絕大多數(shù)人都達不到的高標準。按照這樣的標準,只有每個老百姓住了大房子、有了車,領導干部才能享受“四室一廳”和專車,這可能嗎?而大家都做不到,你還天天強化這樣的道德標尺,其結果就是讓大家覺得沒有一個領導是合乎道德標準的。

相比之下,佛家智慧得多,它的道德規(guī)范是分層次的。對出家人有出家人得標準,對居士、對信眾又有不同的尺度。試想,如果佛家也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要求信眾禁欲、禁肉,誰還敢進寺廟呢?

回到貪的問題,我認為對全社會而言,較合時宜的標準是:不屬于自己的勿取,即為不貪。至于“屬于自己的也可以舍”這樣高的道德標尺,只能針對少數(shù)追求更高道德自我完善的人,如修佛者,或有其他高尚信仰者。2007-04-10 

評論:

可惜就會有那么一些人認為那些“不屬于自己的”其實也是應該屬于自己的。可見標準其實難定。就像有些人只有做錯了才會道歉,但他們永遠都不覺得自己錯了。(小女巫)

覃賢茂點評: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生為世俗之人,雖未能免俗,但我以為,人都應該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我也做過白日夢,希望發(fā)大財。

不過,我自認為,自己并不是一個很貪心的人,而且對于錢財上,說實話,我也并不看得很重。

所謂知子莫若母,這一點我的母親早就把我批定。

母親說我是一個不盤心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