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荒田
在一篇談種花的隨筆中讀到:種九重葛,要緊的是不要澆水太多,要讓花接近渴死的狀態(tài)。這樣,花為了傳宗接代,便會拼盡全力綻放。由此知道,有一種輝煌是致命的,它的到來最好避免。
也由此想到個體生命,其奮發(fā)、飛揚、全盛,離死亡究竟多遠?當然,人之不同,各有其面。烏龜型的生存狀態(tài),無所謂酣暢淋漓的迸發(fā),日復一日慢騰騰地爬,人生沒有高潮,也無所謂低谷,穩(wěn)妥,卑微,好處是平緩,壞處也是。有“與世無爭”的硬殼保護,當然活得較為長久。
至于另外一類——煙花型,他們窮一生之力,囤積火藥,制作引信,對高峰做了極細致和精彩的策劃,然后,點燃,在萬眾矚目的高空,轟然爆開,絢麗地開放,極端地抒發(fā),轉瞬就是灰飛煙滅,死得干脆利落。人們贊美,歡呼,隨即驚愕,惋惜。
這一類轟轟烈烈的范本,此前去世的邁克爾·杰克遜算一個。不過,杰克遜這樣的歌壇巨星,一個世紀未必能出一個。
如果有人發(fā)問:我要生命呈現(xiàn)輝煌之相,但不想死,怎么辦?如果這輝煌,不是“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遺臭萬年”的選擇題,以把自身的潛能開掘出來,將之發(fā)揮到極致為目的,那么,不妨從種植九重葛的經驗中學上一招,那就是:迫使自己“開花”。怎么迫?讓自己歷盡艱險、瀕臨生死邊緣未嘗不可,只要不弄假成真就行。
且來個中庸的表述:使自己長年累月跋涉在通向輝煌的路上,但永遠不要抵達,這該是最佳的生存狀態(tài)。因此,尾巴拴上絨線球的小貓十分愉快。誘惑老在那里,卻總是逮不到。至于人類,當然沒那么簡單。好在道理一樣:執(zhí)著地追求,把這追求當做唯一的享樂。至于目標,最好和夏夜的銀河類似——一方面,以巨大的魅力吸引你;一方面,你向它走去,卻不能接近。前者指的是目標確實美好,值得用一輩子去追求;后者指這目標非常“保險”,無論怎樣不小心撞上好運,也不會成為引信燃盡的煙花。這等形而上的好東西不會沒有,稍微用心,當能為自己找出一樣來。
人生小札
物極必反,這正是為什么,極致的成功和輝煌背后往往隱藏著某種危險。所以,理想的生存狀態(tài)是“在路上”的狀態(tài),執(zhí)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標,卻又不急于達成。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抵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冒險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