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馬式時期(8)

人類的藝術(shù)(上) 作者:(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也許大家還記得古希臘的藝術(shù)風格吧,那就是對情趣的追求,充滿活力的創(chuàng)作激情。他們喜歡鮮艷的色彩,常把自己雕刻的石像涂上艷麗的紅色、醒目的綠色或藍色,使得他們的藝術(shù)品色彩斑斕,賞心悅目。在羅馬式風格流行的時期,歐洲人也有著類似的喜好,不過他們的裝飾則顯得粗淺多了。那時人們折騰得再鮮亮、艷麗、明快都不會有人覺得過分。此時的裝潢鮮麗而繁雜,人們在室內(nèi)掛滿了五顏六色的掛毯,衣著打扮也多是浮華而雍容的禮服,即使是一個普通的本,也裝飾得如同寶典,上面鑲嵌著盡量多的寶石或金線。除了雕刻與建筑之外,一切都顯得那么賣弄,那么刺目,仿佛是一種讓人心煩意亂的嘈雜。所以,坦率地說,那個時期的裝飾藝術(shù)實在太浮華、太造作,令人不悅。

不過,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那些生活儉樸,不會識文斷字,如同偏僻山鄉(xiāng)里的農(nóng)民一樣的富人,能夠為一本書而一擲千金,我們還能再去苛求他們什么呢?

當然,這些都屬于構(gòu)成藝術(shù)史的那部分歷史的客觀背景原因。如果要欣賞工藝品,現(xiàn)在我們還可以看到那些曾經(jīng)煊赫的小藝術(shù)品,法國和愛爾蘭的博物館中都有收藏。順便提一下,愛爾蘭人是北歐最早信奉基督教的國家,或許也是最后放棄基督教的國家。

擺脫奢華的中世紀裝飾,讓我們多關(guān)注一下當時的教堂建筑吧。如果要看漂亮的教堂,首先要去意大利,然后再去法國和德國。

在意大利的拉韋納,絕大多數(shù)的城市建筑,都體現(xiàn)著羅馬風格與拜占庭風格的緊密結(jié)合。這也影響到了意大利的其它城市,在艾克斯拉薩佩勒,也可以看到一個與拉韋納圣維托里教堂相同的翻版。這座教堂是當年查理曼大帝親自下令建造的,他責成阿爾薩斯的建筑師們完成這一工程,據(jù)說是為了表達“他看到最美好的東西時的激情”。這足可以說明藝術(shù)是沒有國界的。在先于查理曼大帝兩個世紀時,法國東南部的哥勒諾布爾,在這個城市有一個小教堂,今天已成為了圣芬倫斯教堂的地下室,就是當?shù)匾粋€不知名的建筑師所修建的一座與拉韋納教堂一模一樣的教堂,完會是拉韋納教堂的一個復制品。

也許會有一些對歷史比較認真的人并不認為上述的教堂建筑能代表羅馬式風格,因為這些教堂都屬于羅馬式時期偏早的時候,至多也只能算是中期作品。真正能夠代表羅馬式建筑風格的作品,大家公認應(yīng)該去意大利的北部和中部尋找。

那些地方的教堂建筑的確和早、中期的羅馬式風格有很明顯的不同。古羅馬的巴西利卡(即古羅馬教堂的稱呼,見第七章),在那里被逐漸演化成為拉丁十字架形的教堂,這可以說是羅馬式建筑的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改革。拉丁十字架式的教堂建筑風格,一直被人們延用至今,而且也是少數(shù)能流傳下來的羅馬式教堂風格之一?,F(xiàn)在的絕大多數(shù)天主教的教堂,都是依照拉丁長十字形的風格特點來建造的。很少再有建筑師去選用古代巴西利卡的長方匣子形狀的建筑風格了。

你還可以去看看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教堂,那里的教堂有一些不能不提的特點。正是那里的教堂出現(xiàn)了最早的側(cè)翼走廊,這是為了支撐教堂的屋頂和四壁而設(shè)計的,能使屋頂堅固牢靠,而且它本身也有實用的價值。你還會發(fā)現(xiàn),一排排小禮堂由祭壇開始排列開去,這種設(shè)計在后來成為了哥特式建筑的主要部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