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具有治療作用的常用食品(9)

中醫(yī)是怎樣用藥的 作者:王明輝


 

二十五、紅棗

紅棗又名大棗,為鼠李科棗樹的成熟果實(shí)。八月果熟時(shí)采收,新鮮果實(shí)外有光澤、色棕紅,干燥后表皮皺縮頗深,色紅。大棗生吃,其味香甜,也可制成熟食品,如紅棗燉肉、八寶飯等,頗為人們喜愛。入藥多曬干用,具有補(bǔ)脾胃、益氣生津的功效。一般用量3~12枚,但對(duì)腹中脹滿、疳積、蛀牙病人不宜用。

有人用大棗10枚,一日三次,治過敏性紫癜有效。或者用大棗5枚配鮮芹菜根80克,水煎,每日服兩次,可降低膽固醇。

老棗樹皮有收斂及止血作用,可治腸炎、菌痢、慢性氣管炎(焙干研末,每次服1~2克,每日3~4次);外用可治外傷出血。

治體虛感冒:大棗7枚,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兩次。

治脾虛陰虧的狂躁不安:大棗10枚,小麥40克,甘草4克,水煎服,每日兩次。

治子宮癌:大棗40克,白英8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數(shù)劑?;蛩娜~草150克,大棗15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數(shù)劑??蓽p輕癥狀。

治少乳:紅棗10枚,生姜40克,陳皮4克,豬腳一對(duì),燉湯吃。

治小兒百日咳:紅棗10枚,扁柏葉20克,水煎服。

治體弱、久咳肺癆:大棗5枚,生姜3片,鮮魚400克,將生魚去腸雜,用水7碗煮成2碗,早晚兩次飯后吃,每周三次。

二十六,桑椹(附:桑葉、桑枝)

桑椹為桑科喬木桑樹的成熟果實(shí),別名桑果、桑粒、桑椹子。味甜,一般于農(nóng)歷三、四月間采摘,以身壯、個(gè)大、完整、肉厚、紫黑、糖質(zhì)多者為佳,曬干、生用,或熬膏用。能滋肝腎、補(bǔ)陰血、潤腸燥、烏須發(fā),可養(yǎng)血祛風(fēng)、利水消腫、明目止渴。

桑葉又叫冬桑葉、霜桑葉,多在農(nóng)歷十至十一月間采收,有祛風(fēng)清熱、涼血明目的作用。

桑枝為桑樹的嫩枝,秋、冬季采割,除去葉片略曬,趁鮮時(shí)切成斜片或短段,曬干。有時(shí)作桑木用。桑枝能祛風(fēng)濕、利關(guān)節(jié)、行水氣。

治血虛、便秘、頭昏、失眠、須發(fā)早白:桑椹20克,水煎服或熬膏用。本方治神經(jīng)衰弱引起的失眠,水煎常服有效。

治口干、舌燥、津液少的消渴癥:桑椹10克,水煎常服;或服桑椹膏,每次30克,一日2~3次。

治風(fēng)熱感冒,頭痛咽痛:桑椹10克,蘇葉10克,沸水中煮15分鐘,趁熱服。

暴發(fā)火眼(急性結(jié)膜炎):桑葉10克,甘菊花7克,水煎服。

治高血壓、頭痛:嫩桑葉、黑芝麻等分,煉蜜為丸,一日三次,每次7克。

治神經(jīng)衰弱的頭昏、失眠、多夢、健忘:桑椹16克,何首烏16克,水煎服。

治慢性肝炎肝腎陰虛型病人:桑椹20克,水煎,加白糖少許,每日一次,可連服2~3個(gè)星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