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
我一直很佩服那些在戰(zhàn)地上工作的人,無論是戰(zhàn)士、醫(yī)生、還是記者。我們很幸運,生活在了一個和平年代,但是在這個世界上,依然有那么一些地方,彌漫著戰(zhàn)火;依然有那么一些人,在那里和死神擦肩而過。
曾玉是我認識多年的朋友,一直以來,我都以為他只是一名出色的娛樂記者。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告訴我,他從索馬里回來了,還專訪了海盜,這讓我開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認識他。
《尋找索馬里海盜》這本書,雖然是嚴肅題材,但行文輕松風趣,曾玉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手法,把我身臨其境地帶入到一個未知的國度,一個他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
秦海璐:
“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個好司機!”這是曾玉書中寫到的一句話,這映照了他一個娛樂記者去探尋索馬里海盜后還寫書的歷程!用一個星期中的零散時間看完這本書之后,對曾玉有了些敬仰與崇拜,或者說對娛樂記者有了根本性質(zhì)的改觀也不為過,因為從書里看到了很多不娛樂的東西——一種精神。不知道應(yīng)該用“不幸”還是“有幸”來形容他們這次的探尋,但不管怎樣,能活著回來還是萬幸!相信大家對索馬里人民的生活是有印象的。但索馬里的海盜決不是“杰克船長”的樣子,就算作者用再娛樂不過的方式記錄了全過程,仍然會感受到此行的艱難與兇險,如同傳奇一般的經(jīng)歷與遭遇絕對可以拍成電影,但這里所寫的一切卻是真實的!
孔二狗:
“去索馬里,無需簽證,只要你能找到一架飛往當?shù)氐娘w機,并且保證在降落之前不被擊毀就行了?!边@句話據(jù)說出自網(wǎng)絡(luò)。
的確,這個在地圖上位于非洲東部的帶有明顯銳角的國家,不但軍閥混戰(zhàn)、海盜成群、毒品泛濫,而且,貧窮和饑餓也在時刻侵擾著國民。
就這么個地方,有哪個平頭百姓敢去呢?這個人得有多大的膽子?
還別說,有個叫曾玉的人就去了!不但去了,而且還是歡欣鼓舞的去的。更關(guān)鍵的是,回來之后,還留下了這么一篇好玩的索馬里見聞,用詼諧有趣的文風把驚心動魄的血淋淋事實描述得如此貼切。
曾玉是什么人?據(jù)說,他是上海《新聞晨報》的著名記者;據(jù)說,他攝影水平超一流,在天涯論壇、貓撲等大型社區(qū)里鼎鼎大名;據(jù)說,他愛去危險的地方,無論是汶川還是玉樹,都留下過他的足跡……
當然,據(jù)我了解,他還喜愛風花雪月。風花雪月和戰(zhàn)爭、海盜等等風馬牛不相及,但在這次索馬里之行上,似乎達成了完美的統(tǒng)一。因為,曾玉這個年輕的記者,就是從醇酒美人溫柔鄉(xiāng)的上海夜店中,直接沖向了烏云密布、危機重重的索馬里。
以前,我只認為曾玉是個攝影的天才,在有幸率先讀完本書后,不禁長嘆:曾玉出品、必屬精品!(以上八字剽竊自某著名論壇格言)。
嚴寬:
無論是《烽火長城》里,還是《生死迷局》中,我都很樂意將自己陽剛的一面展示給觀眾??伞瓣杽偂边@個詞若用在曾玉身上就有些可惜了。看完這本《尋找索馬里海盜》,這家伙整個就是一個滑頭,這么危險的一活兒,他寫的輕輕松松、讓人忍俊不禁,真服他了。
自序:
2009年,成為一個吞噬記者的黑洞,71人死于各種非命。其中,菲律賓屠殺記者事件“貢獻”了超過一半的數(shù)字,而另外一個最危險的國度,則是索馬里。 我感覺到各種幸運,尤其是在看到這篇由國際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做出的統(tǒng)計之后。我和張源兩只,愣頭愣腦地就沖去了一無所知的非洲,不僅活著回來了,還帶回了很多份友情,當然,還帶回了一份屬于我們中國記者的驕傲:世界上首篇和索馬里海盜面對面做的專訪。 我知道,有人會說,那有兩名法國女攝影師呢?好吧,讓我如簧的巧舌來為自己辯解一下:她們成功深入了某個海盜的巢穴,并且?guī)Щ亓藬z影專題,但是我們帶來的,是一篇至今為止最為翔實的專訪,報道。 無論如何,我都是為此而驕傲的。 經(jīng)常都會有人對我說:“哎呀!我也好想當一個記者?!蔽倚πΓ瑔査骸盀槭裁??”于是他便想想,半晌后回答:“因為我覺得很刺激??!”或者“可以見很多明星?!庇谑俏揖拖肫鹨痪湓拋恚好恳粋€你朝思暮想的女人后面,都有一個日她日得想吐的男人。
話很糙,理很真。正如不久前采訪梁冬時,我問他:“你為什么總是喜歡用屎、尿、屁來打比方?”梁冬告訴我:“第一,我說的道理是對的。第二,此類語言更具震撼力。兩者一綜合,就讓你記憶深刻?!钡呛芏啻危叶既套]有把這句話告訴那些對記者行業(yè)還心存憧憬的人兒。親手打破一個人的夢想是一件很殘忍的事,無論對人對己。 我想說的是,記者這個行業(yè),遠不如外表上看起來那么光鮮,就算是叫成“新聞民工”,只怕在很大程度上也難以準確表達出這個行業(yè)的辛酸。
羅媽曾經(jīng)跟我說:“‘小蜜蜂’這個名字,很形象地表達出了高磊的工作狀態(tài)。大的新聞事件,只要是一個稱職的記者,多半不會出什么偏差,尤其是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而那些日復(fù)一日堅守著自己口子,從不出錯的人,才是真的難能可貴?!绷_媽是我們部門主任,“小蜜蜂”是我同事的網(wǎng)名。 所以,大多數(shù)的記者,只是日復(fù)一日地坐在自己的口子上,盯著那些不咸不淡的新聞,一直到老,然后死去。 風光的記者永遠只是少數(shù),刺激的新聞事件也永遠只是少數(shù),在刺激新聞事件中涌現(xiàn)出來的風光的記者,更是少數(shù)中的少數(shù)。遠的不說,改革開放以來,如此眾多的國際重大事件,捧起了幾個中國記者?我很不好意思地說,腦子里一下能跳出來的,無非三五個人:閭丘露薇、陳魯豫、唐師曾…… 要想和他們一樣,除了自身的努力、上頭的信任,很大程度上,你還要有一點點運氣,也許,一點點是遠遠不夠的。 后來時常都在后怕,怕把這一輩子積攢的人品都用光了,以后可怎么辦?因為在這一路走來,我們用掉了太多的運氣,如果不是好運一路陪伴著我們,也許我們根本無法到達索馬里,也許就死在了那里,也許……也許這就是一次平平淡淡的出國采訪,我們見到了一些以前沒有見過的東西,帶來了一些獵奇一樣的報道,給自己以后增加了一些談資。 看過很多的書,也看過很多的序,但是當自己動筆的時候,卻實在不知道該怎么去寫。這不是小說,不能天馬行空、無限意淫。要把自己所想的完美表達,還得不讓人感覺咱在裝,很辛苦,比后面那十多萬字還要辛苦——完全不是我的風格。
所以,就這樣吧。我只能這樣說:這也許是一本你從來都沒有看到過的“紀實文學(xué)”,拖拖沓沓、拉三扯四,一條時間線索從頭到尾,這也是我第一次寫這么長的東西,不過,應(yīng)該還蠻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