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譯者導讀 現(xiàn)實·信仰·夢想

明日之神 作者:(美)尼爾·唐納德·沃爾什


 

《明日之神》是作者《與神對話》系列的第七部,其主旨為信仰問題。如果說第六部《新啟示錄》重在“破舊”的話,那么本書則重在“立新”。審視新現(xiàn)實,確立新信仰,描繪新夢想。

在漢語中,“信仰”這個詞有點兒“大”,因其對象往往是宗教、主義、人生觀、世界觀等大概念;原著中對應詞語為“belief”,而“belief”作為動詞“believe”(相信)的名稱形式,有著更為寬泛的含義,如“相信”、“信任”、“信念”等,而重點就在于一個字—信。之所以作此說明,是因為有人可能認為自己無任何信仰(比如原來的我);然而,“不信”不也是一種“信”嗎? 在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有相信的東西,都有自己的信仰。

有時候,人很難相信某種新東西—尤其它與自己頭腦中已有觀念相抵觸時。記得奶奶還在世時,我和堂弟有一次談起宇航員登月的事,她聽到后大聲說:“別聽那蛄瞎叫喚,人怎么可能跑到月亮上!”現(xiàn)在想來,在她的世界里,人類登月可能與嫦娥奔月一樣,都是虛無縹緲的神話。

有時候,人又很容易相信某種東西—尤其在頭腦空白、盲目吸收知識的年紀。還是個跟奶奶有關(guān)的故事。我小時候曾聽她說,耳屎不能吃,吃了人會變成啞巴。之后我對此說法一直深信不疑,直到有一天,看見自己的小孩手里拿著媽媽剛給掏出的耳屎,我差點兒脫口而出這句話,才想到它其實是大可質(zhì)疑的。現(xiàn)在想來,這或許是大人為防止小孩子亂吃東西而編的謊話,又或許是他們從老一輩那兒繼承的“道理”,反正不太靠譜。

可是,像那種未加辨別就吸收的“道理”,我們腦袋里有多少呢?

還有,像那種因舊觀念而拒斥新事物的情況,我們身上曾發(fā)生過多少次呢?

本書認為,人類面臨的許多現(xiàn)實問題正源于代代相傳的古老信仰,所以需要結(jié)合宗教、哲學、科學等領域的新發(fā)展,在揚棄基礎上重塑一位新神,即相對于“昨日之神”的“明日之神”。簡言之,審視新現(xiàn)實,確立新信仰。這是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主旨。作為一個無甚堅定信仰的人,我感覺這部分較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二部分內(nèi)容是以新信仰為基礎,展望人類各領域?qū)l(fā)生的變化,其中既包括作者尼爾的想法,也有美國多位杰出人士的洞見。

在信仰領域,本書闡述每人皆可參與的“面向靈魂的民權(quán)運動”。

在政治領域,本書闡述改良民主制度、促進全球和平的具體方案。

在經(jīng)濟領域,本書闡述“共用共享”、“經(jīng)濟本地化”等新穎理念。

在教育領域,本書闡述啟發(fā)孩子們內(nèi)在智慧的“創(chuàng)造教育”理念。

在關(guān)系領域,本書闡述如何在人際關(guān)系中創(chuàng)造快樂、幸福、圓滿。

簡言之,落實新信仰,描繪新夢想。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的國民,我在大開眼界之余,也感受到巨大的落差。在我們?nèi)詫λ说奈羧粘晒瞿狡G羨時,人家正在邁向新的境界。

所幸,這是個全球化的時代,大家誰也逃不過誰的法眼。書籍翻譯也算讓大家相互見識的方便法門之一吧。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但對于不懂某種語言的人來說,語言又成了阻礙交流的墻,所以我時常將翻譯工作看做“拆墻”。然而翻譯本書之時,我又有了更深一層的感受:仿佛被拆掉的磚墻之后還有一層透明的玻璃幕墻,在那里,我不但看到了墻外的世界,還看到了上面映照的墻內(nèi)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我看到的還有—我自己。

最近看到的一句話引起內(nèi)心共鳴,細查出處竟發(fā)現(xiàn),原文幾年前就已待在自己的書柜里。而我目前關(guān)心的一些問題,有人在60年前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那個人叫吳經(jīng)熊,那本書叫《超越東西方》(Beyond East and West),那句話是:

我們的朝圣之旅既不是朝東,也不是朝西,而是朝內(nèi)。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