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忍耐與堅韌(1)

中國人氣質(zhì) 作者:(美)明恩溥


第十七章  忍耐與堅韌

“忍耐”這個詞,包含三層完全不同的意義。首先,它表示沒有怨言、不生氣,沒有不滿情緒地長期等待的行為或品質(zhì);其次,表示默默地忍受苦難、對災(zāi)禍泰然處之的能力或行為———鎮(zhèn)靜的忍耐力;再次,也可以作為堅韌的同義語使用。顯而易見,這一組性格在中國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在對個別中國人的特性進行分別考察當(dāng)中,最能顯示他們處于不利地位而鎮(zhèn)靜自若品格的,就是這種忍耐與堅韌的特性。中國人的這些氣質(zhì),與他們的“麻木不仁”、“缺乏時間觀念”以及最能體現(xiàn)中國民族忍耐與堅韌品格的“勤勞”,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我們已經(jīng)在這些課題的論述中表明這是中國人特性中的主要美德之一,但是由于是附帶的述及,必然顯得雜亂,尚需以更為全面的論述加以補充。

在像中國這樣人口稠密的國家中,生活降低到最低水平,實在是一種“生存掙扎”。要活命就必須有生活資料,于是人人都得竭盡全力去爭取。中國人可以說是“把貧窮化為一門技巧”。赤貧和為了生存所做的艱苦斗爭,從來不能使人變得勤快;但是一個人或一個種族,被賦予勤勞的天性,貧窮和苦斗就會成為最有效地發(fā)展勤勞品格的條件。同樣的條件也將發(fā)展節(jié)儉的品格,如我們所見,這是中國人突出的品格。這些條件還可以促使人忍耐與堅韌。獵人和漁夫懂得他們的生計靠的是行動的詭秘與謹(jǐn)慎,必須耐心地等待時機,無論他們屬于“文明的”、“半文明的”、或“野蠻的”種族,他們必然是詭秘、機警和有耐心的。多少世紀(jì)以來,中國人的謀生條件,經(jīng)常是最為惡劣的,因而他們學(xué)會把最發(fā)達民族積極性的勤勞與北美洲印第安人消極性的忍耐結(jié)合起來。

中國人甘愿為了很少的報酬,長時間地勞動,因為報酬再少,總比沒有好。多少代的經(jīng)驗使他們明白,勤奮并不能使他們找到通向美好機會的門徑,而西方人認(rèn)為一個人只要勤奮就自然可以獲得這種門徑。所謂“自然”是指條件適宜時,就必然產(chǎn)生這種結(jié)果。不消說,每平方英里五百人的密度是不利于驗證下列格言的:勤勞與節(jié)儉是幸運兒的雙手。然而只要能得到報酬,中國人總是滿意地辛苦勞動,而這種滿意正反映了他們?nèi)棠偷拿赖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