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一書中有一則來自西方的寓言:
有一個國王,雖然每天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他仍然不快樂,天下所有至極的寶物美色、聲色犬馬都滿足他了,可是他還不快樂,怎么辦呢?后來御醫(yī)給他看了半天,開了一個方子,說讓你的大臣去全國找,必須找到一個最最快樂的人,然后把他的襯衫拿回來,你穿上就快樂了。
然后,大臣們就出去找,到最后終于找到了一個不可救藥的快樂的人,但是大臣說,沒辦法拿回來他的襯衫。國王大怒:“你們?yōu)槭裁床荒苣没貋??我要快樂,你們必須把他的襯衫給我拿回來?!贝蟪紖s說:“那個特別快樂的人他是個窮光蛋,他一件襯衫都沒有,他從來就是光著膀子的……”
國王是全國最富有的人,但是他不快樂,反而那個一無所有的窮人,卻是最快樂的人。所以說,快樂與物質無關,而與心靈有關。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去追求物質財富、七情六欲,但任何對于物質財富和欲望的追求都應該回歸到心靈富足的層次才有意義。在我們有了足夠的食物、衣服和躲避風雨的住所之后,如果沒有更高層次的追求,最終將會歸于無聊和空虛。
物質能夠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是暫時的,也是有限的。一旦物質過剩,人反而會變得十分膩煩和不知所措。酒喝得太多會吐,飯吃得太多會脹,肚子里油水太多會胖,人不需要勞作了會生出很多富貴病。人類的很多疾病都源于物質生活的過剩。另外,當物質太多的時候,我們便會在選擇中迷失。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物質,但在追求物質的同時,更要注重充實心靈,這樣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即使不是物質層面的東西,如果最終不能得到心靈的富足,也會讓人感到無比空虛和失落。當我們和朋友們一起聊天時,常常會因為朋友們帶來新的思想和看法而感到快樂,但當一幫人在一起天天講著同樣的故事,聽著同樣的打趣,你就會因為枯燥無聊而不再參與。心靈渴望思想就像沙漠渴望水一樣,是一種生命的追求。這就需要我們時時陶冶心性,積極完善內在的人格。人們總是不斷地尋求外在的歡樂,追求那充滿喧囂刺激的環(huán)境,以滿足自己的感官欲望。其實富足的內心世界,才使人真正得到持久充足的快樂。一個人如果具有充實的內在秉性,那么他的生活也必是豐富的,因為他有高境界生命層次的追求,遠遠高于自然的感官欲求,而使得生活充滿情調。
如何尋求心靈的富足,獲得真正的快樂呢?有五大原則可以作為標準。
第一,要知道如何應付挫折
如果你希望能有個成功快樂的人生,你就得知道如何去面對挫折。所有成功的人都知道,成功躲藏在挫折的背后。很不幸地,有許多人因挫折而卻步,因而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朋友,你要穿越挫折的障礙,把每一次的挫折都看成是一個回饋的訊號,修正方向,繼續(xù)前進。在你前面有許多成功的人,都曾經(jīng)走過這條路,足以成為你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