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dāng)時,報紙收藏,根本就沒有普及開來,也就是大學(xué)教授等有限的一些人注意收藏報紙,所以舊報紙在古董市場確實很不值錢。當(dāng)然,要是解放前的一些稀有報紙,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結(jié)果,在前程的誘惑下,丈夫終于同意把東西買了。夫妻兩人有說有笑的回去了。
那收廢品的老大爺要將箱子般上三輪比較費力氣。石陽和喬遷連忙去幫忙,學(xué)習(xí)雷峰可不是說說那么簡單,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上。
那老大爺很是把兩人夸獎了一番,樂得石陽同志臉上跟開了一朵花一樣。別說是一箱子書,就是一車書,石陽同志都能一人干完。
就在老大爺要走的時候,喬遷突然看到箱子里有一本書是宣紙做的,很是好奇,職業(yè)心理作用下,喬遷連忙叫住老大爺。他拿出來翻了一看。幾乎把自己的舌頭都咬住了。石頭記第五回。翻看箱子,一共七十九本,果然沒有第一回。那是因為第一回是喬遷爺爺?shù)氖詹亍踢w自小就是看著它長大的,熟的就像自己的手指一樣。
怪不得,書沒有第一回,那就根本不值錢了。當(dāng)然也是那夫婦沒有認(rèn)出來這是正宗的紅樓手稿的關(guān)系。古董要是殘品,大家都有感覺,除非特別珍貴,要不賣了也沒有什么可惜。
加上這書前面是好宣紙。到后來就是普通的白紙了。最后幾本,就像剛才那妻子說的,就是給死人用的草紙,晦氣得要命。
一般人看來,不把它當(dāng)廢品賣才奇怪??墒?,這書是紅樓夢啊,千古第一奇書,自古就有"開談不講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之說。
喬遷看了一眼,書保存的很好。上面有六個印章,看來這書經(jīng)過了不少主人,而且歷代主人必定很愛惜,才能讓書那么完整。
書一定是曹雪芹那個年代的物件,至于為什么書的用紙差別那么大。喬遷估計,這書要是曹雪芹寫的話,那就是曹雪芹一生的寫照。開始,他手里還是比較富裕的,就用宣紙寫書,慢慢坐吃山空,就改用普通白紙了。最后幾回,直接就用草紙寫。可見一代文豪最后落魄到什么地步。
在喬遷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一個情景:深夜,北風(fēng)吹落了滿地的雪白,豆黃的油燈下,一名身穿破棉襖的枯瘦的書生正在憤筆疾書,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著作,就這樣慢慢誕生了。
真跡啊,經(jīng)過喬遷的仔細(xì)鑒定,發(fā)現(xiàn)無論是從字體,還是從前兩冊的紙張上,和自己家收藏的那第一本紅樓手稿都是非常相似的。這就是曹雪芹的真跡,無價之寶。要是那妻管炎的丈夫哪怕是拿其中的一頁書去潘家園,那就是在北京古董界……不對,是在全國古董界和文壇扔一顆超級炸彈啊。
就是沒有家里的那本手稿,喬遷從這些書籍的紙張變化,加上曹雪芹由富貴轉(zhuǎn)到貧窮的推斷,也能斷定書是真的。
現(xiàn)在,第一回的紅樓手稿,就在喬家藏著,那是喬遷的爺爺在文革的時候用五十斤糧票換的。現(xiàn)在喬遷的手里終于有了整套的紅樓手稿了,怎么能讓他不欣喜若狂。
喬遷壓下心里的激動,然后對老人說:"大爺,您這書我要了,多少錢您說個數(shù)吧?"寶貝啊,絕對是價值連城的寶貝。對紅樓的爭論,由來已久。歷史上也出現(xiàn)了不少版本的紅樓手稿,但是至今都沒有一個定論。紅樓手稿,那是什么價值,怕是做夢都會讓人笑醒。沒有想到啊,跑了一趟分鐘寺,居然撿了那么一個漏。
那老人看了看喬遷說:"你們學(xué)生娃要看書,去書店就是了,要這玩意做什么。這書你能認(rèn)識嗎?"在老人看來,上面的繁體字簡直就是天書,喬遷小小年紀(jì)不可能認(rèn)識。
喬遷念了書上的一段,老人才相信。最后,喬遷用一個民國時期的玉扳指,將一箱子書換回來。那白玉扳指,雖然不是極品,倒也是一個難得的物件。老人象揀到寶一樣,樂呵呵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