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我賺錢了,卻不夠花,從來都缺錢。我想旅游,沒錢!我想吃頓高檔自助,沒錢!我想買房、買車,沒錢!一個月工資從來都是吃飯+房子+還信用卡+買生活用品+社交,然后就不知不覺地從腰包里輕輕飛走,到月底還要苦苦計算還有幾天開工資。
A:我也想節(jié)省,可是一到某些時候,比方說商場大減價或者朋友聚會,我這銀子就控制不了地往外流。
B:工資雖然不多,生活也夠了,可是卻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狀況發(fā)生,趕上個閨蜜結(jié)婚,眼看著就入不敷出了……
C:我雖說不節(jié)省,但是花錢時還是肉疼的??墒亲詮挠辛诵庞每ǎ⒖ú徽Q郏墙幸粋€爽啊,腰板也硬了,有保障啊。可是一到賬單日,真是欲哭無淚啊。
D:琴棋書畫詩酒花,當(dāng)年件件不離它,如今諸事皆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關(guān)鍵是,柴米油鹽件件都要錢,連空調(diào)都不敢多用的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啊……
綜上所述,不管謙虛還是實話,大多數(shù)的80后兄弟姐妹們都有種賺錢不夠花的感覺。其實許多的道理大家都可以理解,比方說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又比方說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理財云云,可是做起來,卻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難。這是為什么呢?
淺顯的原因咱不說了,現(xiàn)在就從心理學(xué)角度跟大家探討一下。
先看個小測試:假設(shè)你去一家商店買一盞燈,售價100元。后來你在隔兩條街的另一家商店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燈,只賣75元。你會到第二家商店去買嗎?現(xiàn)在,假設(shè)你要買一套餐桌椅,你發(fā)現(xiàn)在一家商店的售價是1775元。同樣,在隔兩條街的另一家商店,只賣1750元。你會到第二家商店去買嗎?
測試結(jié)果顯示,很多人會穿過兩條街去買燈,卻不太情愿為了餐桌椅多跑同樣一段路。雖然兩者情況相同:多走兩條街,便可省下25元錢。
這說明:人們習(xí)慣于把小的開支藏在大的開支里面,以獲得一種心理的慰藉。人都有為自己的行為找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的習(xí)慣。100元錢的燈與75元錢的燈,其節(jié)省了25元錢的結(jié)果是顯而易見的,可1775元錢的桌子與1750元錢的桌子,其差額與商品本身的價格相差懸殊。由此可見,相同的差額,其商品本身的價格越低,人們就越會注意到節(jié)省的效果,而商品本身的價格越高,就越會忽略。
再比方你買了一個電視,4000元。而你正好在逛商場的同時看中一款你一直很喜歡卻又用不上的400元的電烤箱,這個時侯,如果推銷員跟你推銷這款電烤箱的時候,你還能忍住“誘惑”嗎?估計一般人都會忍不住。因為對于4000來說,400元真是九牛一毛。
還說這個電視和電烤箱的問題,買了電視,你會想買一個比較好的電視柜,因為舊的電視柜很難配得上這個嶄新的電視。而買了電烤箱,連帶的消費是食材+電費,因為你需要“完美”地使用新的東西。這就是說,開支越大,帶給人的期望或想象就越大,人們就越不可能理性地管理自己的財務(wù)。
想象一下,你的錢是不是也這樣如流水般溜走了?
再舉個例子,假設(shè)你除了5000元的薪資外,又有了一筆1000元的額外收入。你是把這1000元與5000元一樣看待,還是大手大腳地花掉這1000元?一般人都會選擇后者,因為在他們看來,1000元仿佛是意外之財,在心中的價值就降低了。由此看來,你付出的精力越多,時間越長,就越會珍惜;反之你不會珍惜那些付出精力少或時間短的回報。想想你們的意外之財都花到哪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