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旅游陰影
我阿爺生于潮州,二十五歲那年移民越南,到死也沒有回過鄉(xiāng)下。八十年代的香港,即是我小學五年級那段時期,越南船民問題嚴重,每天打開收音機,最讓人發(fā)笑的是那段“不漏洞奶”(b?t ??u t? nay,意思即“從現(xiàn)在開始”),勸難民不要再逃到香港。
十歲那年,我第一次坐飛機,目的地是越南,要去探爺爺,逗留三星期。
二十一天的艱苦行程,酷熱多蚊,水土不服,平均每日拉三次,每次三個小時,打針吃藥也沒用。我們?nèi)轮缺鶅鲅┍?,爺爺居然先去買個冰箱回來;擦屁股的紙巾用盡,爺爺從古董箱里翻出一卷雪白衛(wèi)生紙,說是奶奶生前剩下來…… 奶奶在十多年前就過世了。
雖然探爺爺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但我們?nèi)愕苓_成一致協(xié)議,在學校里不要讓人知道我們?nèi)ミ^越南,怕別人以為我們是“船民”??苫氐较愀酆螅谐踢€是漏了風聲,給同學叫了幾天“不漏洞奶”。
這種越南帶來的童年陰影,使我從小就不愛旅行,感覺外國都很可怕。
有一年阿媽說想去菲律賓玩幾天,我們?nèi)愕芏紙詻Q不去,倒不是為了“留港消費”,只是想在香港看《圣斗士星矢》。
尋找自由行
九十年代中期,日本制作了一套似是而非的真人電視節(jié)目《電波少年》,一對香港人和日本人從南非好望角流浪到挪威特角燈塔。我每天追看,才明白香港始終太小,好應該去看看世界有多大。于是我和三名中學同學相約成行,去泰國七天游。
當時好像還不流行自由行,我們對行程最高水平的事前準備,就是跑去銅鑼灣恒隆中心的數(shù)家旅行社,徘徊良久,比較行程食宿,選定旅行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