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太太
★單親家庭,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很差。這是下流的下流。?
★我不讓孩子打游戲機,結果孩子沒有辦法跟朋友交換游戲卡,就被排擠了。
★由父親送孩子去棒球隊練習,是棒球隊隊員之間不明文的規(guī)定。我是單親,我做不到,孩子覺得很不快樂。
★剛由正式社員變作了“派遣社員”(散工),沒有辦法讓孩子上私立小學,生第二個?養(yǎng)不起呢!
★夫婦都在工作,孩子都上不了私立小學。沒有去旅行過,孩子成績差。
可見,日本女人都喜歡對別人的家庭作“定斷”。不論是穿什么,有沒有去旅行,是不是讀私立小學,吃什么,父母的身份,是不是雙親家庭,孩子的成績等等,竟然都反映在父母的“成績表”上。
而在東京都的媽媽社會中,上中下流的母親,又分12個不同的派別。
母親的價值在什么地方?在日本,就肯定是“有沒有辦法讓自己的孩子達到跟別人一樣的水平”。但世界沒有那么簡單,總是存在貧富懸殊,孩子一出生,幾乎就注定了他們的將來。要上好的大學,就要上私立高中、中學和小學,然而其學費是公立學校的三倍,連同書本、興趣班、外語訓練、平日去旅行開闊視野,所有的都是錢。世上只有媽媽好?沒有錢的媽媽就是草。現(xiàn)代社會,就是這么的殘酷。
可怕的“父原病”
社會上總有不同的人。但是當有些人的行為模式跟別人不同,這就叫“病”。
韓國有些男生,每逢見到有反光的物體,都會下意識地看看自己的樣子、撥一撥頭發(fā),韓國傳媒就叫這些人患了“王子病”——一天到晚以為自己是花樣男子,總要看著鏡子才心安。最近,日本的男人就患了另外一種病,叫“父原病”。
2006年,奈良縣一名16歲的高中男生,縱火殺死自己的母親、妹妹和弟弟的,原因是他的父親把他的房間稱為ICU(重癥監(jiān)護室),經(jīng)常逼他溫習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