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亭子的一角,甚至還有免費的小菜提供;種類有醬瓜、黃豆、榨菜等,用一個個小碟子盛著,供人自由取用。在那亭子的一側(cè),有一個‘捐獻名單’,表明是一些有善心的民眾自發(fā)組織起來的愛心點……”網(wǎng)友“溫州的心”更清楚地指出:“這地方我知道,夏天的時候是提供免費伏茶,已經(jīng)擺了起碼一年多了。特別是冬天,流浪的人沒有飯吃又冷,這里可以避一避。這樣的站點在溫州很多,都是退休的大爺大媽來幫忙的,衛(wèi)生的話也可以放心,都是現(xiàn)場消毒的。”
我沒有去實地調(diào)查過,但我卻相信,在紅日亭施粥攤來幫忙分發(fā)食物的大爺大媽們,他們絕對不會因為哪個人領(lǐng)到粥后沒有說“謝謝”便拒絕再次給他們東西吃。
“不索回報”是感商的最后一個特征,也是整個“贏得”過程的“收官”步驟。對此素質(zhì)或品德修為的高低,顯示你感動智慧或感動能力的層次和境界。正如前面提到的,很多人在一開始都還能真誠付出,可時間一長,有些人便會“忍耐”不住也許相對漫長的“等待”,進而去“索取”,最終暴露其真誠度的不夠。
“不索回報”的特征比較抽象,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一些偏差,我把它進一步細化,從以下幾個方面再進一步加以論述和說明。
(一)不索回報,不等于不要回報
把“不索取”誤認為是“不需要”,這是在沒有完全理解感動商數(shù)的朋友中最易被誤解的一個問題。
往往就是在一場演講或短暫溝通之后,由于時間關(guān)系,對于如此之深奧的為人境界很難被徹底詮釋清楚的情況下,有些人就會問:“不要回報,那我還真誠、付出干什么呢?再說了,你真誠、付出還不是為了‘贏得’某個目標(biāo)嗎?”
這個問題的關(guān)鍵是我們沒有把“要”和“索取”區(qū)分開來。
“要”在這里的主要含義是“希望得到”的意思,它更多的是一種主觀的意愿,比如,我要努力贏得你的愛,我要娶你,我不要嫁給他等;而“索取”的重點在“索”,它明顯帶有“用客觀的行動去強求得到”的意思。
感商TQ的境界,就是確定目標(biāo)并把它升華為一種崇高的愿景,然后,為了達成目標(biāo)而忽略目標(biāo),并以崇高的愿景作為根本的目的和方向去全力付出,直到目標(biāo)被自然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