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jié) 母乳哺育是一種幸福(2)

實用育兒百科:0~3歲 作者:徐景蓁


1、搖籃抱法

這是最簡單的搖法。媽媽手臂的肘關節(jié)內(nèi)側(cè)支撐住寶寶的頭,使他的腹部緊貼住媽媽的身體,再用另一只托著乳房。

2、交叉搖籃抱法

這種抱法適合早產(chǎn)兒,或者吮吸能力弱含乳頭有困難的小寶寶。這種抱法和搖籃抱法中寶寶的位置一樣。但是這種抱法中,媽媽不僅要用將寶寶頭部放在肘關節(jié)內(nèi)側(cè),還要用另一手來扶住寶寶的頭部。這樣媽媽就可以更多地控制寶寶頭部的方向。

3、足球抱法

媽媽乳房較大或乳頭內(nèi)陷而非凸出或扁平時適合這種抱法。將寶寶放在媽媽身體一側(cè),媽媽用同側(cè)前臂支撐寶寶的背,用手扶住寶寶的頸和頭。這樣易于觀察寶寶是否已叼牢乳頭,以便形成有效哺乳。

4、側(cè)臥抱法

這種抱法適合于剖腹產(chǎn)媽媽,可以避免寶寶壓迫傷口。媽媽在床上側(cè)臥,與寶寶面對面。然后將寶寶的頭枕在臂彎上,使他的嘴和媽媽的乳頭保持水平。用枕頭支撐住寶寶后背。這種飯法可以讓媽媽在寶寶吃奶時休息,有利于媽媽產(chǎn)后恢復。

(插入哺乳姿勢)

母乳不足怎么辦?

一般產(chǎn)婦在剛生下嬰兒時,產(chǎn)后的第一、二天乳汁很少,但到了第三、四天乳量會漸漸增加。如果母乳充足,媽媽常會在哺乳前感到乳房脹滿,哺乳時有下奶感,而且能夠聽到寶寶吞咽的聲音。通常情況下,一天哺乳大約8~12次,每次約15分鐘。寶寶每天排尿6次以上,大便2~4次呈金黃色的糊狀。如果寶寶吃吃停停,30~40分鐘仍不肯放開奶頭,而且每次哺乳間隔時間只有1小時左右,就有可能是媽媽乳量不足。

如果產(chǎn)后乳量不足,媽媽可以采取下面的四個措施來補救:

一是每次排空乳房。讓寶寶多吸吮,盡量排空兩邊的乳房。因為多吸吮能刺激母體內(nèi)催乳素的增高,使乳汁增多。

二是媽媽心情舒暢并休息好。情緒也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心情愉快的媽媽要比焦躁、憂郁的媽媽乳汁分泌旺盛。而且過度疲勞也會讓乳汁分泌減少。

三是食補。雞蛋、瘦肉、豆制品、蔬菜、豬蹄或鯽魚湯、雞湯、骨頭湯等都可以促進乳汁分泌。湯中還可以加些黃豆、花生米等。

四是針灸催奶及服催奶藥。如果結(jié)合中知針炙及催奶藥,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母乳實在不足的母親,可以給寶寶增加配方奶粉。白天應盡量堅持喂純母乳,晚上再增加配方奶。

不宜母乳喂養(yǎng)的10種情況

母乳是寶寶最佳的天然食品,最適合寶寶的需要。但是一些特殊情況不宜進行母乳喂養(yǎng)。

寶寶篇

主要是患有特殊疾病的寶寶。比較典型的是半乳糖血癥和楓糖尿病。

半乳糖血癥。

半乳糖血癥為血半乳糖增高的中毒性臨床代謝綜合征。半乳糖代謝中有3種相關酶中的任何一種酶先天性缺陷均可致半乳糖血癥?;加羞@種疾病的寶寶一旦進食含有乳糖的母乳、牛乳后,就會會引起半乳糖代謝異常,致使1-磷酸半乳糖及半乳糖蓄積,從而引起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統(tǒng)疾病,導致智力受損。同時,有的寶寶還伴有白內(nèi)障,肝、腎功能損害等。

在臨床,急性半乳糖血癥,寶寶會出現(xiàn)拒乳、嘔吐、惡心、腹瀉、體重不增加、肝大、黃疸、腹脹、低血糖、蛋白尿等癥狀;輕型的多無急性癥狀,但隨年齡增長逐漸出現(xiàn)發(fā)音障礙、白內(nèi)障、智力障礙及肝硬化等。

如果被明確診斷者,要立即停止母乳及奶制品喂養(yǎng),以特殊的不含乳糖的代乳品喂養(yǎng)。

2.有楓糖尿病。

楓糖尿病是一種遺傳性支鏈氨基酸代謝障礙的疾病,分為經(jīng)典型、間歇型、中間型、硫胺素反應型和E3缺乏型,其中以經(jīng)典型最多見,占75%,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中樞神經(jīng)受損,如肌張力增加驚厥、嗜睡和昏迷,同時有代謝性酸中毒健康搜索。多數(shù)患兒還伴有驚厥、低血糖,血和尿中分支氨基酸及相應酮酸增加,有特殊的尿味及汗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