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看得比天下還重,就可以托付天下
□ 老子和莊子怎么說?
■ 老子的說法,是“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莊子的說法,是“貴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這兩個說法,幾乎如出一轍,意思都一樣。
□ 什么意思?
■ 重視自己超過重視天下,愛護(hù)自己超過愛護(hù)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給他。
□ 有沒有搞錯?可以托付天下的,難道是把自己看得比天下還重的“自私鬼”,不是那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仁人志士?
■ 后世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包括兩個內(nèi)容,一是先天下后個人,二是先憂患后安樂。從周公到孔孟,都這樣主張,也都認(rèn)為只有這樣的人,才可以托付天下。所以,這是儒家的觀點(diǎn),不是道家的思想,也不符合道家的思維方式。
□ 道家的思維方式是怎樣的?
■ 逆向思維,反過來想問題,也反過來說,老子謂之“正言若反”。這樣一種“反向思維”或“逆向思維”,在《老子》一書比比皆是。比如“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上德若谷,大白若辱”。也就是說,明白就像隱晦,前進(jìn)就像倒退,高尚就像卑下,潔白就像污黑。按照這個邏輯,當(dāng)然越是重視愛護(hù)自己,就越是可以托付天下。
□ 我們也不能只順著老子的邏輯來,還得看有沒有道理吧?
■ 我看有道理。不但有道理,而且很有道理。
□ 有什么道理?
■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天下人,所有人之總和也。因此,天下人的天下,也是每個人的天下。也因此,重視愛護(hù)天下,就是重視愛護(hù)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
□ 這沒有問題。
■ 既然如此,這種重視和愛護(hù),是不是就應(yīng)該從自己開始?
□ 為什么必須從自己開始?
■ 因?yàn)闆]有人能夠救得了所有人。但是,如果救不了所有人,那就救不了天下。因此,拯救天下的最佳方式,就是每個人自己救自己,通過救自己來救天下。事實(shí)上,如果每個人都救了自己,天下也就等于被拯救了。所以說,能夠拯救自己的人,才能夠托付天下。
□ 不能拯救自己,就不能托付天下嗎?
■ 當(dāng)然。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自己都救不了,又豈能救別人?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重視、不愛護(hù),怎么能指望他重視別人、愛護(hù)別人,重視天下、愛護(hù)天下?不信你看那些視死如歸的“俠客”或者“江湖好漢”,自己腦袋固然別在腰帶上,別人的腦袋又何曾放在眼里?顯然,只有首先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別人;首先愛護(hù)自己,才能愛護(hù)社會。真正貴天下、愛天下的,也一定是貴自己、愛自己的。
□ 這一點(diǎn)我并不反對。我的問題是,怎么就不能既愛自己又愛天下,先愛天下后愛自己?為什么可以托付天下的,就一定得是重視愛護(hù)自己,超過重視愛護(hù)天下的人呢?
■ 因?yàn)橥懈短煜率谴笫卵?!大的東西或者事情,在老子那里都是反著的。比方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因此,大公若私,大私若公。也就是說,最無私的,看起來就是最自私的(大公若私)。既然其實(shí)最無私,反倒能把天下交給他。相反,最自私的,則往往表現(xiàn)為最無私(大私若公),因此反倒不能把天下托付給他。
□ 是這樣嗎?
■ 好像是??瞪@個人,你知道吧?
□ 知道,禍國殃民的大惡大奸。
■ 然而康生卻是唱“大公無私”的高調(diào),唱得最響亮的一個。他在“文革”期間,大搞“破私立公”,害得許多人傾家蕩產(chǎn)。他自己呢,卻趁機(jī)攫取了許多文物,包括以“審查”、“調(diào)閱”的名義,把博物館里的字畫據(jù)為己有。我們知道,收藏家收藏字畫,是要加蓋印章的。你知道康生蓋的印,印文是什么?
□ 是什么?
■ 大公無私。
□ 這真是虛偽透頂。
■ 所以我說,偽君子比真小人更恐怖。
□ 但這也是個別現(xiàn)象吧?畢竟還有真誠的人。比方說孔子、墨子等等,他們挺身而出拯救天下,難道也是作秀,也是打著“為公”的旗號在“謀私”?
■ 當(dāng)然不是??鬃樱?,還有孟子,他們的“救市”,應(yīng)該說是真誠無私的。尤其是墨子,那可真是“一腔熱血,兩袖清風(fēng)”。然而在道家看來,這種真誠和無私,恰恰是最大的虛偽,最大的自私。比如《莊子》一書的《天道》篇,就曾經(jīng)借老聃的口說,你們這些人,講什么“仁義道德”,提什么“救市主張”,自以為“兼愛無私”。你們當(dāng)真無私嗎?不,你們最自私(無私焉,乃私也)!
越是想救治天下,就越不能把天下交給他
□ 道家為什么這樣說?
■ 因?yàn)樵诘兰铱磥?,儒家和墨家這樣?xùn)|奔西走、積極救世,無非是想當(dāng)“圣人”,當(dāng)“救星”,當(dāng)“救世主”。這難道不是自私,不是最大的自私?別以為不要錢、不要利,就是“無私”。他也可能要別的。
□ 要什么?
■ 要名。要“清譽(yù)”,要“盛名”,要“萬古流芳”,要“經(jīng)天緯地”。請大家想想,這是“無私”呢,還是“自私”?所以道家認(rèn)為,一個人,越是想治天下、救天下,就越不能把天下交給他。
□ 為什么不能交給他?就因?yàn)椤白运健保?/p>
■ 自私只是問題之一,之二是“狂妄”。請你想想,天下出了問題,哪里是一兩個人救得了的?何況在道家看來,不但一兩個人救不了,而且根本就沒有人救得了。
□ 那誰能救?
■ 天。天下,是“天”的。只有天能創(chuàng)造,也只有天能拯救。你們?nèi)寮?、墨家,也來“拯救天下”,豈非“替天行道”、“代天立法”?天的事情,人來做,已是狂妄;如果還要把所有人都做不了的事情,全放在自己一個人的肩膀上,豈非雙重的狂妄?
□ 狂妄又怎么樣呢?
■ 就會產(chǎn)生第三個問題——“霸道”。你想啊,以一己之軀擔(dān)負(fù)起天下的興亡,這得多大的勇氣,又得多大的魄力?于是我們就要問,你這勇氣和魄力來自哪里???
□ 你說來自哪里?
■ 自信。但凡想救天下者,無不自信。比如孟子就說,世界上為什么要有我們這些社會精英?就因?yàn)橐腥擞米约河X悟到的真理,去啟迪教育人民(以斯道覺斯民);也因?yàn)橐腥擞米约赫莆盏降恼胬恚フ仁澜纾ㄆ街翁煜拢?。這樣的事情,我們不做誰做(非予覺之,而誰也)?除了我們,又有誰能做(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這真是好大的口氣!
□ 哇噻!這不是很酷嗎?
■ 是很酷,也很恐怖。
□ 為什么恐怖?
■ 因?yàn)樗麄冏砸詾橛X悟到真理,掌握了真理,真理就在自己手上。
□ 這難道不好嗎?
■ 真理在握很好,自以為真理在握不好。自以為真理在握,必定“橫行霸道”。
□ 為什么?
■ 你想啊,按照一般人的理解,真理只有一個,對不對?
□ 對呀!有問題嗎?
■ 有。既然真理只有一個,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么,但凡不同的意見,就一定不是真理,甚至一定是謬誤。是謬誤,就得批判。為了“捍衛(wèi)真理”,還必須對不同意見痛加批駁。結(jié)果是什么呢?必定是“霸道”。
□ 那你說應(yīng)該怎樣?
■ 寬容。我們應(yīng)該記住,真理可能只有一個,卻未必就掌握在自己手里?;蛘哒f,我們未必就掌握了真理的全部。更多的情況,可能是我們掌握了真理的部分,別人也掌握了真理的部分,大家都只掌握了某一部分,合起來才是全部真理,甚至合起來也還只是真理的更多部分。比如先秦諸子,就是這樣。他們雖然觀點(diǎn)不同,多有爭論,卻其實(shí)是各有各的道理,也都部分地掌握了真理。或者說,儒、墨、道、法,是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在接近真理。所以,我不主張傾向于某一家,更不主張獨(dú)尊某一家。我的主張,是“兼收并蓄,各取所需,抽象繼承,持續(xù)發(fā)展”。但那些自以為真理在握的人,往往很難做到這一點(diǎn)。
□ 很難做到又怎么樣?
■ 如果只是民間思想家,也只是打“筆墨官司”,這沒有關(guān)系,甚至很好。不同觀點(diǎn),不同意見,就應(yīng)該交鋒、辯論。在辯論的時候,也應(yīng)該堅(jiān)持,應(yīng)該把話說透、說到底。這對人類認(rèn)識的發(fā)展,很有好處?!罢胬碓睫q越明”嘛!但是,如果民間變成了官方,思想家變成了政治家,就要小心了。
□ 為什么要小心?
■ 因?yàn)樗芸赡芾檬种械摹肮珯?quán)力”,強(qiáng)制推行自己的主張。這就會造成兩種危險(xiǎn),一是“橫行”,二是“霸道”。所謂“橫行”,就是不管對不對,都得照他那一套去做。所謂“霸道”,就是不管對不對,都得按他那一套去說。結(jié)果會怎么樣呢?不說大家也清楚。在這個時候,領(lǐng)導(dǎo)人的個人道德品質(zhì)越好,就越危險(xiǎn)。
□ 此話又怎講?
■ 因?yàn)榇蠹視f,哎呀,他又不是為自己!沒錯,毫不利己,可能“專門利人”;兩袖清風(fēng),可能“造福一方”。但也可能相反——毫不利己,專門害人;兩袖清風(fēng),十惡不赦。這樣的例子多了去,希特勒、本·拉登、波爾布特,都是。
□ 所以,世界不能交給他們,不能交給那些想救天下、治天下的人?
■ 這個嘛,其實(shí)也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槳,駛向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