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足球

常識 作者:梁文道


中國社會困境的折射

關于中國運動,有一個很大的誤會,我稱之為“可口可樂迷思”。改革開放初期,許多外國大企業(yè)都聞到了空氣中傳來一絲人民幣的氣味,他們覺得中國是全球市場最后一塊,也是最大的一塊處女地。那時流行用可樂做譬喻,他們說:“十億人呀!只要有十分一愛喝可樂,一天就能賣掉一億罐了?!?/p>

后來他們才發(fā)現(xiàn)把這么龐大的人口變成他們理想中的消費者,要打進這片經(jīng)濟世界中的亞馬遜,是件多么困難的事。必須斬荊披棘,適應水土,耐心地等待時機的成熟和條件的具足,中國的人口才能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數(shù)字。

同樣地,我們也千萬不能相信中國有十三億人口,一定能找出十一個人組成“第一流足球隊”這類鬼話。人口數(shù)字有多少,和某項運動的表現(xiàn)好不好實在是兩碼事。牙買加的人口有多少?為什么它能稱霸短跑賽道?立陶宛的面積比北京大很多嗎?怎么就能變成歐洲籃球勁旅呢?按照“可口可樂迷思”的邏輯,應該整個歐洲加起來派一支球隊也贏不了中國才對呀,為什么光是一個比利時就能叫中國足球丟臉丟到家呢?

中國男子足球不只是中國體育界的奇恥大辱,還是世界體壇的一道謎題。國家足球代表隊的人均收入可能是所有項目里頭最高的,偏偏他們的表現(xiàn)是最爛的。當體操選手一個個為中國奪取榮譽同時還要為生活精打細算的時候,那幫足球員卻一方面坐享車宅,另一方面把球踢到了亞洲三流的水平。二十多年來,中國足球的成績和球員的收入幾乎呈現(xiàn)了反向發(fā)展的態(tài)勢。

其實它的問題恰巧也折射出了中國社會面對的困境。中國足球是中國所有體育項目里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但市場不只救不了它,反而還使它更加證明了“舉國體制”的優(yōu)勢。如果左派用這個案例說明市場并非萬能的話,右派也可以說那是因為中國職業(yè)足球的發(fā)展根本還不夠市場化,沒有建起完善的市場機制,所以才變得貪腐橫行、黑幕重重。中國足球或許是中國球迷心上的傷口,但它卻是個了解中國現(xiàn)況的好樣本。任何一個關心中國發(fā)展問題的學者都能透過它找到中國的矛盾與曖眛。

原題為“中國足球是個好樣本”,刊于《am730》2008年08月21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