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評“千古第一家訓”(1)

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上) 作者:酈波


2011年,是《百家講壇》開壇十周年,也是曾國藩誕辰兩百周年。在《百家講壇》欄目組的精心策劃下,由筆者主講的《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系列于是年正式播出。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既備受關(guān)注也備受爭議的人物。他被稱為“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又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學大師與一代大儒。

曾國藩平生主要事跡,一是率湘軍撲滅了太平天國農(nóng)民起義,一是開啟了號稱近代變革之始的洋務(wù)運動。所以章太炎談及后人對曾國藩的評價,曾說:“譽之者則為圣相,讞之者則為元兇。”事實也確實如此,曾國藩既為孫中山、章太炎、范文瀾等人所不齒,但也擁有毛澤東、蔣介石、梁啟超、馮友蘭這樣的鐵桿粉絲。

除卻政治上功過是非的爭議不談,曾國藩有一點卻是不論“譽之者”還是“讞之者”都極為推崇,這就是他的家訓智慧。

一、何為家訓

家訓,對于今人來說,是個比較專業(yè)的說法。但在古時,卻是常用詞,因為“人必有家,家必有訓”。中國的家訓傳統(tǒng),自古及今,源遠流長。

那么,什么是家訓呢?

王勃在著名的《滕王閣序》中說過一句名言:“他日趨庭,叨陪鯉對?!闭f的正是早期的家訓?!墩撜Z·季氏》篇記載:

(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薄安粚W詩無以言?!滨幫硕鴮W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薄安粚W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

這是一段對話,也是一幅生動有趣的生活場景:

有一天,孔子站在院子里,他的兒子孔鯉從庭前經(jīng)過,孔子便叫住孔鯉問道:“你開始學詩(一說學習《詩經(jīng)》)了嗎?”孔鯉回答說沒有。孔子于是說:“不學詩,怎么會說話呢?”于是孔鯉退下,開始努力學詩。

又一天,孔子又在院中看見兒子從面前經(jīng)過,于是又叫住他問道:“你開始學禮了嗎?”孔鯉回答說沒有??鬃佑谑墙逃栒f:“不學禮,不知禮,怎么能立身于世呢?”于是孔鯉退下,開始努力學禮。

雖然這是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對孔鯉的教育,但也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對兒子的教育,所以這段記載也被視為中國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典范之一,而孔子所說的“不學詩無以言”和“不學禮無以立”則成了古代早期家訓的典型內(nèi)容。

當然,就文獻而言,《論語》所載孔子對孔鯉的教育還不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家訓。作為商周時期文獻的合集,《尚書》中收錄著更多、也更為典型的家訓作品。其中最為有名的《無逸》篇,是周公輔政時,周公教導侄子成王如何勤儉執(zhí)政的。那句“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也成了后世諸多帝王教育后代不要貪圖安逸奢華生活的名訓。

通過孔子所說的“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以及周公所說的“君子所其無逸”,我們可以知道,家訓其實也很簡單,不過就是家庭或家族中的長輩教育子弟或晚輩的教育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十分寬泛,包括家庭生活、言行舉止、個體修身、交友處世,乃至出仕從政、建功立業(yè)等各個方面。這些內(nèi)容中的精華被行之于文、傳乎后世,便形成了中國古代獨特的家訓文化。

先秦以后,由于儒家學說漸成社會主流,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信仰與素來的家訓教育不謀而合,在“家天下”的文明模式中,家訓遂一躍成為社會教育的主流。這集中地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