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陳建國
年齡:55歲
住址:湖南常德
崗位:常德紡織機械廠
血性漢子愛唱歌
1954年4月12日,一個春光明媚、艷陽高照的好日子,在湖南省常德市德山街一棟古老而高大的木屋里,一個男嬰誕生了。當時正值新中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也誕生了!36歲的父親中年得子心花怒放,為手中的男嬰取名“建國”。那個男嬰不是別人,乃是我陳建國也。
我是伙伴中的小俠士
外公和祖上幾位都是老師,我們四兄妹從小就特別乖。我不僅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秀,并一直擔任班干部,而且從小學第二期開始連續(xù)幾年受到免交學費入學的獎勵。良好的家庭教育,讓我從小就像一個正直、勇敢的小俠士。我敢做敢當,愛說愛笑,還特別愛打抱不平!
1967年初冬,我13歲,和幾位同學相約到德山街上游的馬家岳河口東岸的東王廟一帶,扯野胡蔥,拾樹枝干柴等。那個時候雖然武裝斗爭已經(jīng)停止了,但社會上打砸搶、流氓斗毆的事情也還是時有發(fā)生的。
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我們一行9個人,其中還有好幾個女孩子,穿得花花綠綠的,一路上有說有笑。走到河口東邊時,遇到了一群放牛娃。他們年齡都比我們要大。放牛娃見我們小就挑起是非要打架,還臟話連篇調(diào)笑女孩子們。他們仗著人多,囂張得很。
放牛娃在河西,我們在河東。雙方唇槍舌劍不分高下,繼而用土塊、石頭做武器,隔著小河對攻起來。因為我方的地勢較高,他們投過來的“炮彈”幾乎沒什么殺傷力。為了給對方一點顏色,我順手拾起一塊大土塊,傾力向?qū)Π锻度?。大土塊準確地在“敵群”中開花,他們紛紛向四面逃散。
惱羞成怒的挑釁者,一邊嚎叫一邊沿著兩岸灣堤連結(jié)部轉(zhuǎn)移到東岸來追我和伙伴們。
大家慌了。我自告奮勇地跳出來擔任了主帥。把八個伙伴分成兩組,同是13歲的分成第一組,其余的是第二組。我們利用幾顆高大的柚子樹當做預(yù)設(shè)的陣地,第二小組的人負責準備“彈藥”,就是一些土塊和石頭。第一組的人用衣服口袋裝“彈藥”,負責迎戰(zhàn)對方。十來個放牛娃來勢洶洶,可被“彈藥”一砸就退的退,躲的躲,七零八落的了。等到對方進攻時,我們則退避到樹下,準備彈藥,擇機發(fā)起二次反擊。就這樣,敵人被我們打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