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雜志推出“中國十大影視風云人物”,我得知此事后的第一反應是辦刊人對辦刊人的--《視點》的同仁們真的黔驢伎窮了?在我看來,現(xiàn)在實在沒轍了才搞什么“十大”評選,而且搞了也是白搞,不會有什么效果的。
一九九八年《文友》推出“十差作家”也算有我一份,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只有惡心。但那時人民群眾的覺悟普遍偏低,在我們之前好像也只有《海上文壇》搞過一個“十差明星”評選,所以當時的情況是只要點找準,還是有效果的。所謂點找準,就是寧找文人不找明星。文人心理素質(zhì)差,受不了這份刺激,他們自己會跳起來,他們一跳起來就有好戲瞧,其它媒體就會跟著忙得團團轉,人民群眾再跟著一起看熱鬧。明星在這種事上的心態(tài)真是太好了,你說我最差我管你呢!這只能說明我的知名度高,我忙著掙錢還來不及呢!所以我很難理解:氣勢很大的一本《視點》為什么又弄出這么一個“十大”,而且還是正面的,是“風云人物”。這也太小瞧勞動人民的智力及其品位了吧?我看那篇文章中說“與其它行業(yè)稍有不同的是,影視業(yè)的風云人物不是以成敗而論的,這主要取決于他(她)在這個行業(y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笔裁唇胁灰猿蓴≌?你依據(j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和成敗是沒有關系的嗎?尤其是在影視業(yè)。這是狗屁不通的邏輯,主要反映的是作者自己的矛盾與糊涂,他也不知道該以什么做標準,或者是他已經(jīng)準備好了,當你用這個標準要求他時,他可以用另一個標準來進行自我辯護。
文人和辦刊人老是覺著自己聰明,自己做的事更有道理。其實你要是真想以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標準來評,不妨索性來一次真的群眾投票選舉,結果可能是很有意思的,鄧建國也絕不可能當選“十大”更不可能位列頭名,群眾的趣味有時候比文人更單純。他們表現(xiàn)出的愚昧也是耐人尋味的。比如說在1999年,各種“百強”、“百優(yōu)”之類的世紀評選層出不窮,其中只有群眾選出的“十大”是有點意思的,在群眾的眼里,瓊瑤、金庸、三毛是可以和魯迅列在一起的,賈平凹、王朔的當選也就沒了光榮感可言,相反倒是魯迅的名字出現(xiàn)在這個名單里顯得不對勁,那是群眾的自卑和矯情造成的?,F(xiàn)在,我面對《視點》推出的這個“十大”,連琢磨的興趣都沒有,因為我明知這是兩個自由撰稿人自以為內(nèi)行的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