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十二、率先對政府宣戰(zhàn)

曹操:阿瞞出道 作者:子金山


四十二 率先對政府宣戰(zhàn)

對董卓暴政的聲討始于曹操。

但此時的曹操位卑勢弱,五千新兵比不得董卓當初三千西涼鐵騎的威名,而這個世界向來是憑實力說話的,大家服從的都是比自己拳頭硬的人,所以曹操也就只能做些前期的反政府輿論鼓動工作,到了真正組織起反董的關(guān)東聯(lián)盟,曹操連在討伐宣言(三公移書)上署名的資格也沒有了。

這篇詐用現(xiàn)任朝廷三公名義的檄文發(fā)遍了全國的各州郡,檄文討伐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號召大家武裝起來,反抗暴虐的董氏統(tǒng)治。不過,號召人們反抗的主要理由還是有點曖昧,文中說:“見逼迫,無以自救,企望義兵,解國患難。”

是誰受到了董賊的逼迫呢?“三公”含糊其辭,是現(xiàn)在已被廢為弘農(nóng)王的原任皇帝少帝,還是現(xiàn)任的小孩獻帝?或者是三公們自己?文中沒說,也確實不大好說,所以只好含糊其辭了。

新君獻帝是董卓立的,從理論上將應(yīng)當成為討伐的對象;但如果討伐的是獻帝,此前朝臣們在廢少立獻的時候你們干嗎去了?那時候絕大多數(shù)可都是裝啞巴呀,而且除了曹操,還一個個都高興地接受了新皇帝的任命與提拔,現(xiàn)在如果再不承認新皇帝的合法性,那不是朝自己嘴上打耳光嗎?

按此思路推理,受到逼迫的應(yīng)該是廢帝劉辯,國難的生成源于董卓的廢少立獻。此前朝臣的默然無語,雖有縱容的一面,要規(guī)避的是少帝和太后的還政,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是有句時髦的話叫作“理解萬歲”么。

但在地方州郡長官這里,思路就大大不同了:在太后亡故之后,起兵推翻國賊董卓,讓少帝重新歸位,這些武裝割據(jù)一方的士大夫就成了救國家于危亡之中的功臣了。

至于后來狡猾的董卓一下子斷了各方大員的念想,果斷地采取措施干掉了少帝那是后話,容子金山以后細表。

檄文的影響力還是巨大的,一下子得到了一大批武裝割據(jù)的州郡首腦的響應(yīng),渾水摸魚撈塊奶酪的事情大家向來都愿意干。于是,龐大的關(guān)東聯(lián)盟軍很快組建了起來,他們是:

(以下按照起兵的地域劃分)

1.冀州——渤海太守袁紹、冀州刺史韓馥。

2.兗州——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山陽太守袁遺、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行奮武將軍曹操。

3.豫州——豫州刺史孔伷、潁川太守李旻、陳國相許 。

4.徐州——廣陵太守張超。

5.青州——青州刺史焦和。

6.荊州——后將軍袁術(shù)、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咨、長沙太守孫堅。

7.并州——西河太守崔鈞。

8.司隸——河內(nèi)太守王匡。

另外還有:劉備——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室宗親——他參與了毌丘毅在丹楊的募兵活動,大概是隨毌丘毅返京后,被授官下密丞,未就職,因此得以會盟。

從兵力在洛陽外圍分布的情況來看,主要有四大兵團:

1.西北兵團——進駐河內(nèi)(治在懷縣,今河南省武陟縣南)的袁紹、王匡部。冀州刺史韓馥駐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作為后勤保障。張楊、于扶羅則屯于漳水一帶。

2.中部兵團——進駐酸棗(今河南省延津縣)的劉岱、張邈、張超、橋瑁、袁遺、鮑信、曹操等部。

3.西南兵團——進駐潁川(治在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孔伷、李旻。

4.南部兵團——進駐魯陽(今河南省魯山縣)的袁術(shù)、孫堅部。

西北兵團的主力是王匡的泰山兵,前鋒已經(jīng)布防于河陽津,隔河與洛陽相望,最早進入臨戰(zhàn)狀態(tài)。

中部兵團除張超(張邈弟)的廣陵兵外,其他是清一色的兗州子弟兵。

西南兵團以豫州兵為主,后孔伷部融入中部兵團,李旻部并入南部兵團。

南部兵團的主力是孫堅的長沙兵,戰(zhàn)斗力極強。

這里要說一說冀州刺史韓馥與渤海太守袁紹。

袁紹是個在性格上集強弱于一身的家伙,他弱的一面大家已經(jīng)見過了,手握五千西園軍精銳部隊,竟然被僅有三千多客軍的董卓給忽悠住了,以致拋棄部隊逃之夭夭。但袁紹內(nèi)心還是渴望做一個強者,只是不能在洛陽城中做罷了,他離開洛陽,便立即通過武裝起義,向世界證明誰才是最后的強者。

董卓進京五個月后,新君改元,年號初平(公元190年~193年)。新年伊始,關(guān)東聯(lián)盟宣告成立,袁紹被推為盟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