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勇選擇了離開。離開公司的那天,林大勇的內(nèi)心很平靜,波瀾不驚地跟領導談了自己的想法和原因,然后客氣地互相祝愿。但臨走的那一刻,林大勇還是忍不住問了他自己一次次地晉升無望是不是因為那件事,領導先是搖了搖頭,而后又肯定地點了點頭,說:“你要記住,沒有哪個領導愿意被人頂撞,哪怕只有一次!”
作為下屬,你一定要懂得,對領導的批評不要不服氣和牢騷滿腹。批評有批評的道理,領導的錯誤批評也有其可接受的出發(fā)點。更何況,有些聰明的下屬善于利用領導批評與其拉近關系。也就是說,只有這樣你才能了解領導,接受批評才能體現(xiàn)對領導的尊重。所以,批評的對與錯本身有什么關系呢?比如說錯誤的批評吧,對于你晉升來說,其本身是有相當影響的。但只要你處理得好,反而會成為有利因素。如果你不服氣,當面頂撞,那么你這種行為所產(chǎn)生的不良結果,足以使你和領導的感情惡化。當領導認為你是這樣一個扶不起的劉阿斗時,也就產(chǎn)生了相伴隨的印象——認為你無用之極、提拔不得。日本一家電器公司的領導準備物色一位職員去完成一項重要的工作,在對眾多的應聘者進行篩選時,他只問一個問題:“在你以往的工作中,你犯過多少次錯誤?”他最終把工作交給一個犯過多次錯誤的員工。開始工作前,他交給該員工一本《錯誤備忘錄》,囑咐道:“你犯過的錯誤都屬于你的工作成績,但你要記住,同樣的錯誤屬于你的只有一次?!?/p>
這說明,領導會給員工犯錯的機會,但不希望他犯同樣的錯誤。一旦受到領導批評,下屬便會反復糾纏、爭辯,希望弄個一清二楚。其實,這是很沒有必要的。如果確有冤情,確有誤解怎么辦?可找個沒有第三者在場的機會表白一下,即使領導沒有完全向你認錯,也用不著沒完沒了。的確,一個把領導搞得筋疲力盡的人,又談何晉升呢?下屬受到批評,甚至是某種正式的處分,也要接受。在正式的處分中,你的某種權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或剝奪。如果你是冤枉的,當然應認真地申辯或申訴,直到搞清楚為止,從而保護自己的正當利益。但是,受批評則不同,即使是受到錯誤的批評,使你在情感上、自尊心上,在周圍人們心目中受到一定影響,但你處理得好,不僅不會得到處罰,甚至會收到更有利的效益。相反,過于追求是非曲直,反而會使領導感到你心胸狹窄,經(jīng)不起任何誤解,對你只能戒備三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