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那一天張華素發(fā)片回去,對方負責廣告審讀的副總?cè)チ诵录悠?,要十天以后才能回來。張華素自己也急著飛東京觀摩年度廣告攝影盛會,就央告對方的公關部經(jīng)理簽了字。結果,十天后對方的副總經(jīng)理急急打電話來要求返工,張華素人還在日本,助手竟回答人家:“要是重拍,誤了電視臺的檔期誰負責?”這就導致雙方的合作直接從蜜月期跨入冰川期。張華素一回來就被領導叫去訓話,未及20分鐘,領導的咆哮幾乎引來了一走廊的人。張華素認為臺灣領導太小氣了,他一定是為公司損失的那幾萬元違約金痛心不已,咱們以后就等著沒碼的小鞋穿吧。其實,當下屬們犯下低級錯誤,領導的動怒程度取決于下屬是否真誠地認錯,是否懇切地表示接受一切處罰。很遺憾的是,無論是經(jīng)驗豐富的下屬還是新人級員工,第一反應不是公司為之蒙受了多少信譽上的損失,而是自己將為錯誤本身付出多少代價,比如扣罰多少提成或獎金,以及職位是否保得牢。因此,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推卸責任,把錯誤的發(fā)生原因推給客觀條件,推給他人或下屬。但是,一般人在錯誤面前百般搪塞的行為,看上去是“趨利避害”的聰明做法,卻在第一時間點燃了領導的怒氣。在成為企劃公關部經(jīng)理四年后,趙玲已經(jīng)摸準了規(guī)律,只要董事局一開過全體執(zhí)行董事及部分獨立董事的擴大會議,企劃公關部遞送到老總們那里的方案,就很少有一次性獲得通過的。老總們這一階段的脾氣特別壞,口味也特別刁,總希望你的方案投資少、見效快,萬無一失,你還不能抱怨說:“哪有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好事?”一提要高投入才能完成大制作,老總們就生氣,就拎出執(zhí)行董事們提供的同行利潤、增長率來咆哮:“為什么別人的年度增長能達到11%,我們才5%?”下屬覺得現(xiàn)在競爭這么激烈,老總們在董事們那里承受了100%的壓力,回過頭來就會將200%的壓力強加給下屬們,真的是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啊。領導的壓力當然會逐級下放,但“咆哮”著下放的壓力,很可能不及咆哮者所承受的一半。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壓力在逐級傳遞的過程中會消解掉一部分,就像海嘯的能量,通過環(huán)島礁石群時得到第一次減弱,通過淺海紅樹林時又得到第二次減弱。我們只知道承受老總的咆哮時委屈萬分,誰知道老總在董事長那里領受的壓抑和懷疑是我們的數(shù)倍?而董事長們面對的是閃爍不定的市場,他們才是在風口浪尖上,他們發(fā)脾氣也是平衡身心的一種重要手段。壓力太大了,稍有不慎上億投資即可能化為烏有。問題是,如果你不想成為他們宣泄的標靶,怎么辦?如果你自覺已經(jīng)問心無愧,認為領導們的指責完全是市場與董事們施壓所致,千萬不要當場就與領導辯白,在老總辦公室里怒吼、摔文件、哭泣,以及逐條批駁領導的論據(jù)都不是明智之舉,前者表現(xiàn)了你沖動易怒的一面,后者則有可能被領導視作“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