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guān)外 第六章(5)

關(guān)外 作者:年志勇


更叫人驚恐的是,日本人在縣里買了房子,開辦商號,安營扎寨了。

李知事剛能下地走路,便召集全縣各村長及大戶士紳議事,開場白道:“咱這兒招風(fēng)了,有了礦苗,大鬼小鬼都來敲門了。安城縣已是人人自危,家家自固門窗,個個提早閉戶,且不說日俄之心,單就是胡子流寇襲擾也防不勝防。一旦破城,商民損失在所難免?!闭f到這兒,李維新想起了他的前任——稀里糊涂被槍斃的霍知事,不由得打了個寒戰(zhàn),覺得腦后陰森森的,繼續(xù)道:“匪患頻生,以全城千家生靈計,本知事擬修掘城壕、建筑城墻……”

李知事的提議合情合理,眾人贊成,問題在于費用分?jǐn)?。一時討論熱烈,各抒己見,人人都心知肚明,卻都兜來繞去的并不點破。見沒完沒了的,李知事叫道:“牟先生,你是仁義老虎窩的村長,修過城墻的,謀劃謀劃如何?”

李知事畢竟比前任圓滑,出人意料地把球踢給了下屬,客堂頓時靜了下來,大家齊齊地把目光投向了老牟身上。大堂上能聽到心跳呼吸,老牟從未經(jīng)歷過如此場面,不免有些緊張。心想,縣知事無非是借他之口,請大戶掏錢。他清清嗓子道:“小民一介村夫,瞎思謀亂干慣了,并無主張?!?/p>

李知事顯得和顏悅色:“但說不妨?!?/p>

老牟只好講了起來:“安城縣有山有水,四水匯聚……”說著說著,自己覺得語句流暢起來,“可于路口處設(shè)四座城門,東西方向為干道,可各加兩道城門……至于炮臺位置,兄弟以為應(yīng)由各家富戶自行修造掌控,即利于自家防衛(wèi)又可全城照應(yīng)……縣城眼下人丁眾多,夯造土墻嘛,應(yīng)募百姓之力……”

老牟的言語并不很多,但句句說到了李維新的心坎上。李知事面色舒緩,頻頻點頭,各大戶商號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紛紛附和,接著眾人研究了若干細(xì)節(jié)和分工,事情就定了下來。

民國五年,奉天督軍兼省長張作霖發(fā)布安民告示,說袁世凱死了,黎元洪就任大總統(tǒng)。時局急劇動蕩,大大加速了工程進(jìn)度。各家商號、財主爭先恐后修筑自家圍墻和炮臺,攀比之風(fēng)油然而生,你建兩丈二高,我就修個兩丈五。李知事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工程的主體部分,余下的就是支使百姓修建城門,連接各處炮臺。李維新是細(xì)心人,事先指定好了環(huán)城地段,任由大戶挖土取沙,等到各家炮臺聳立之日也就是護(hù)城壕具備雛形之時。忙活了整整一年,安城縣城垣終于屹立在東遼河畔。至此,三條河流在城外匯合,另有一條支流繞城西而過,加上疙瘩山于東屏障,城防體系負(fù)山控水,完整有效。除了環(huán)城一周的土圍子外,九家大戶自建了炮臺,其中有七個炮臺緊鄰城外。各炮臺都設(shè)有土炮,可裝藥轟擊,另配備大抬桿、老洋炮、鳥銃等若干,儲備石頭瓦礫甚多。

全城東西南北四個炮臺,互為犄角,既可暸望又可御敵。各大戶相約,一家示警,各家支援。如遇匪情,白日以狼煙為號,夜晚以燈籠為信。各炮臺架起了高高的燈籠桿,遇有可疑情況先點一盞,需要支援懸掛兩盞,情況危機時掛三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