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天泡在書庫里,日子過得飛快,轉(zhuǎn)眼就到年底了。天氣很冷,我房前樹木的葉子早已掉光了,房子朝東,更顯得清冷。當下人的,沒有厚被子蓋,也沒有炭火,我寧愿天天待在書庫里。聽侍槐說,府里忙著過年,李二娘每天忙個不停,我什么氣息都感受不到,無論君府如何熱鬧,我只在這一方小天地里與書相對。雖然挨點兒罵,但很清靜,只是沒人可說話,有時覺得自己像一個被世界遺忘的人,沒有人牽掛,死了都沒人知道。偶爾也托著腮幫子想蕭靖江,不知他怎么樣了?要考試了吧。
過了年,我便十二歲了。正月里,君聞書總算休息了一段時間,我也趁機繼續(xù)整理書。算來君聞書有十三歲了,依我看他像三十歲的男人,天天緊閉著嘴巴,仿佛怕我們從他嘴里撬出點兒珠玉什么的。他看的書也很雜,不僅僅是傳統(tǒng)的經(jīng)部、子部,似乎更注重看各家的評論。宋朝的理學冠絕后世,這是由當時的大氛圍決定的,整個學術(shù)水平都很高。雖然我沒有資格收拾書桌,但偶爾路過瞟一眼,發(fā)現(xiàn)他似乎在研究什么。難道他要做學者?君家可就他這根獨苗兒,他不子承父業(yè),君家的家業(yè)怎么辦?君家兩位大小姐,大的十五,小的十四,都到了該出閣的年紀了,不知她們的夫君爭奪戰(zhàn)如何了?那個自以為是的楊騁風會娶誰?嘿嘿,一個君家,還挺熱鬧。我晃晃兩只腳, 亂七八糟地想著。
過完年,蕭靖江也十六歲了,不知道他怎么樣,參加解試了吧?也許他早就忘了我,畢竟一年多了。
我除了整理書,閑下來就是想這些事,也只有在想這些事的時候,我才覺得自己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與這個世界有關(guān)聯(lián)。
二月二,龍?zhí)ь^,吹面不寒。二月十二,花朝節(jié),游春賞花之時。三月三,上巳日,春風駘蕩,一年又開始了。
在我日夜努力下,整理書的工作有點兒上道了。君聞書要的書我基本上能比較快地找到。我曾花了點兒時間給他介紹放書的規(guī)律,當然,我省略了按英文字母排序的部分。他對我的工作似乎也比較滿意,對我的訓責也少了。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隨手拿走的書我總要費點兒力氣才能找到原來的位置,于是我借鑒前世的“代書板”制度,刻了幾張白木板讓他拿書時插上,這樣我就很方便查找了。
雖然我過著書庫、臥房兩點一線的生活,但對瑯聲苑也慢慢地開始熟悉了?,樎曉返娜藛T很簡單,李二娘相當于總管家。四個小廝——侍槐伺候君聞書的起居并充當書童角色,鋤桑、看榆、栽桐是三個小嘍啰,主要是跑腿,做點兒雜活。還有一個是時常走動的西席林先生。庭院由小廝們收拾,而屋子的打掃是府里的老媽子來做。我是唯一一個年輕女性,每天在暗無天日的書庫里工作。李二娘還住在內(nèi)廚房那邊,侍槐住君聞書的外間,鋤桑他們幾個住在苑里的西南角,我住在西邊,我門前的小徑是通往荷花池——圓珠湖的必經(jīng)之路。圓珠湖是君聞書每天黃昏要去散步的地方,到底什么樣子,我沒見過,不是我們能去的。君聞書好靜,苑子里整天靜悄悄的,只有我們這幾個小毛頭在一起時才會發(fā)出點兒笑聲。我雖然也是好靜之人,但總覺得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這么好靜未必是好事。無論博取功名,還是繼承家業(yè),誰不需要點兒魄力,像他這么文文弱弱的,將來如何擔當?
五月,瑯聲苑雖地處西邊,也聽得見臨松軒那邊似乎人來人往的很熱鬧。侍槐偷偷地告訴我,二小姐訂婚了。我問是誰,他說是大理寺少卿的公子。我一驚,到底大小姐爭不過二小姐,可這有違綱常?。∥覇査牶墒欠衽慵?,他搖頭說府里不讓下人議論這件事,叫我不要聲張。侍槐走后,我一個人坐了好半天,說實話,誰嫁都與我無關(guān),只是可憐我們這些做下人的,因為她們的斗爭,受了多少牽連——比如我,一個內(nèi)廚房的小丫鬟,無故挨了兩次打,聽荷更不必說了。她們是姐妹,卻根本沒有手足之情,所謂大戶豪門,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