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家教理念:做孩子合格的引導者045
二 了解孩子:做孩子的心理醫(yī)生058
三 父母的心態(tài):做孩子的知心朋友067
四 寬嚴相濟:做孩子的第一任老師079
五 父親的角色:孩子的領路人086
六 母親的角色:孩子素質的決定者097
引語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這說出了父母所扮演的一個重要角色——老師。
在生活中,面對孩子,我們要扮演很多角色:
當孩子被難題困擾時,我們就充當“老師”的角色為孩子解惑;
當孩子需要傾訴煩惱、需要別人分享他們的快樂時,我們會以“朋友”的角色陪在孩子身邊;
當孩子心情煩躁、情緒激動時,我們又以“心理醫(yī)生”的角色,幫孩子找回好心情,擺脫壞情緒;
……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角色我們都能扮演成功的,我們一切都從為孩子好的角度出發(fā),但結果并不會總令我們滿意。于是,我們經常被這樣幾個問題困擾:
如何才能做個合格的父母呢?
如何才能成功地扮演各個角色呢?
……
其實,這些都不在于我們是否有教育孩子的經驗,而全在于:
我們是否了解孩子;
我們是否懂得一些最基本的教育理念;
我們是否知道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們是否懂得隨時轉換自己的心態(tài);
……
一 家教理念:做孩子合格的引導者
有這樣一位家長,在孩子出生之前,她已經閱讀過很多本有關家庭教育的書籍。因此,孩子出生之后,面對孩子成長面臨的種種難題,她沒有像一般的家長那樣不知所措,而是從容應對。所以,在每個成長階段,她的孩子都要比同齡的孩子更加健康、更加優(yōu)秀。每當其他家長們向她請教方法時,她給出的建議都是:多讀幾本家庭教育的書籍。
的確,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孩子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要想順利解決這些問題,了解孩子的行為,了解孩子的心理,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各類家教書籍中尋找答案。
也許有些家長并不認同這個觀點,他們會說:孩子所出現的問題,家教書中并不一定會有所涉及,再說,孩子與孩子是不同的,如果家長們都按書中所寫的去教育孩子,那教育出來的孩子豈不都會是一個樣子了嗎?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深信,任何一本書都不可能把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都涉及到。但家長卻可以用書中所提供的教育理念,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對孩子進行靈活、科學的教育。
事實上,家教理念真的很重要。例如,以前的家長都堅持“我是老子,你必須聽我的”的家庭教育理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現在的家長們已經漸漸認識到了這種理念的危害性,因此,它逐漸被“理解、尊重、溝通”等理念所替代。
但是,在現代家庭里,仍然有很多家長在延續(xù)錯誤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此,我權且將最常見的幾種錯誤的教育理念列舉出來,供家長們借鑒。
1. 我不是老師,我不懂教育。
很多家長都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自己不是老師,所以可以不懂教育。其實,持有這種觀點的家長顯然是在推卸責任。美國一位著名教育學家就曾指出,教育不應該在學校由教師開始,而應該在家庭里由父母開始。
從孩子出生之日起,不管父母有沒有意識到,我們都在擔任著孩子合格或者不合格的老師。因為幼兒期孩子的模仿力極強,我們隨時隨地都是孩子的榜樣,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又因為幼兒期孩子與家長朝夕相處的時間最長,所以,往往家長為孩子提供一個什么樣的成長土壤,孩子就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因此,家長不要完全把教育的責任推向學校,理應自己多學習一些正確的、科學的家教理念與家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