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正在職場上的你,在工作上遇到了升遷瓶頸,認為要回學校進修才能對長遠的職場規(guī)劃更有利,那么你會如何盤算呢?
是“我現(xiàn)在年收入超過10萬,如果辭掉工作去讀研究生,那就一切歸零了。不過我很確信,等我花兩三年念完學位回到職場之后,我的身價會翻兩倍以上,所以這是值得的。唯一要想的是:這兩三年我要靠什么活下去?靠積蓄一定是不夠的,如果打工兼職半工半讀也是辦法之一,不過很可能影響拿到學位的進度。想來想去,還是搬回家和爸媽一起住最好,畢竟他們年紀大了也需要照顧,而大家住在一起開銷也比較少。雖然這幾年壓力會很大而且日子會很無聊,可是我認為是值得的。所以,辭去工作再去進修并不是不可行的選擇”,還是“我真的超想再去進修的。想想看,這家公司給我的待遇真的很差,幾年都沒有加過薪水,我的人生可不想埋葬在這里??墒牵矣惺裁崔k法呢?我每個月的開銷和這份薪水剛好持平,如果我沒有這份工作,不要說我的保險基金都付不出來了,連吃飯都會成問題。算了,反正這就是我的命,注定要庸庸碌碌過完,沒什么好說的。真怨恨當初我媽沒有鼓勵我繼續(xù)讀研究生,害得我現(xiàn)在后悔都來不及,這一切只能怪我媽”?
很多人在自己面臨抉擇的時候,都會先從逃避的角度去思考。這是人之常情,因為逃避和安于現(xiàn)狀,能讓人得到比較多的安全感,也代表了一切會“不能更差”地持續(xù)下去。所以在我們作決定的同時,會找到非常多的理由、借口,讓自己不管怎么推論,都會傾向“比較容易做到”的那個決定。
例如:明明是自己不愛的男人,可是因為不想一個人過日子,就找了很多借口繼續(xù)和這個男人在一起,可是在一起了之后又不斷地對兩人相處的現(xiàn)狀感到挫敗和憤怒;明明是一個自己很想要追求的對象,可是因為害怕被拒絕,所以也找了許多借口,讓自己連第一步都跨不出去。
如果這個時候有旁人給予客觀的意見,那是最好不過了。只是我們的內(nèi)心早就有了比較好逸惡勞的決定,所以不管別人分析得多有道理,最后也不能改變你的決定。
如果你能夠了解自己在作抉擇時慣用的思考邏輯和方向,或許就能比較清楚認識到自己老是作錯決定的問題在哪里,那真的不完全是命運。建議你找自己曾經(jīng)作錯的一個重大決定,想想自己當初作這個決定時是如何思考的,或許就會發(fā)現(xiàn)當時的判斷在哪里出了問題,還是判斷根本沒有出問題,問題在于你給自己的借口太多,所以選擇了一個好逸惡勞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