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同樣的失敗,老曹有自己獨特的樂觀和演繹。他認為當年自己的慘敗很幸運,在他剛踏入股市時就發(fā)生了,而不是在今天如日中天之際,屆時東山再起就難了。具體而言,與任何博弈一樣,一進入股市就賺錢,一般都不是好事。這半年來,一些內地企業(yè)主,見股市暴跌了這么多,自己的實業(yè)生意難做,匆忙入市,賺了些錢,頗為得意。我們幾位朋友湊在一起,同聲說“關鍵是他們贏錢了”,然后會心地一笑,這是過來人語,而非幸災樂禍。
(3)
老曹的《論勢》及緊接其后的《論戰(zhàn)》和《論性》,我看其核心還是個“勢”字。關于“勢”,老曹的分析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人可以拒絕相信所謂的“圖表走勢”,但我們應該仔細琢磨他的“有智慧不如趁勢”中的“勢”。
老曹說,自己的財富85%來自投資回報,只有15%是38年薪金減去每年開支存下來的資金。之所以專心投資,是因為他只在當年最大的工業(yè)(紡織業(yè))做了半年,便去了證券行,最后又加盟《信報》。這是入對了行。何以香港股票市場如此發(fā)達呢?是因為老曹1960年年末投身社會做事,正好趕上香港30年的“都市化快車”。雖然列車已于1997年7月到站,卻又借上了中國內地那班列車的“勢”!假設老曹沒有離開紡織業(yè),或者在證券業(yè),卻身處南美,老曹的身家就完全是兩回事。
老曹在《論勢》中感嘆:“當年自己連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卻轉職證券公司工作,然后看著恒生指數(shù)由1969年入行時70點升至2007年23 000點以上,升幅超過三百倍,真是‘瞎子都能賺錢’。所以我經(jīng)常說‘有智慧不如趁勢’,做人做事‘三分努力,七分天意’。如果你連三分努力都不肯付出,便不要怨天;反之,如果你付出七分努力仍沒有成就,此乃天意,因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許多時候人生總是充滿無奈。”真是勤奮用功,小富可期;大富由天,教不來。
但看似簡單的道理,絕大多數(shù)人并不承認或不清楚,他們往往把成功歸功于自己的能力,無視“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我1990年代初加入了內地股市后,財富未必積累多多,但由于身處投資媒體業(yè),見多識廣,看見太多太多的人認不清形勢,被暴漲的行情和事功沖昏了頭腦,最終失敗。而且,他們一般很難東山再起。經(jīng)常有媒體報道某某證券“教父”、“大亨”、“莊家”重出江湖,最終卻不了了之。為什么?爬得高摔得重。當前的“勢”把他們捧得太高太高,一旦衰落,不論是心理還是能力,都無法東山再起。唯其如此,不管是老股民新股民,老富新貴,都應該細心體會你的財富或成功多少歸功于“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