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倫理利己主義(1)

道德的理由(第5版) 作者:(美)斯圖亞特·雷切爾斯


實現(xiàn)個人幸福是一個人的最高道德目的。

——安·蘭德:《自私的德性》(1961)

是否有責任幫助饑餓中的人

每年有數(shù)百萬人死于營養(yǎng)不良和相關(guān)的健康問題。貧困國家兒童死亡的原因通常是脫水,而這種脫水是營養(yǎng)不良帶來的腹瀉所導致的。研究者估計每天有5 000 名兒童因此而死亡,一年則有180 萬名。如果加上因其他可阻止的原因而死亡的兒童,這個數(shù)字會超過1 000 萬。即便這個數(shù)字估計過高,死亡的人數(shù)也是非常驚人的。

對我們這些富裕國家的人來說,這一狀況就提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我們花在自己身上的錢,不僅花在生活必需品上,也花在無數(shù)的奢侈品上——豪華的小汽車、貴重的服裝、CD 機、電影票等。在美國,甚至中等收入的人們也在享受著這些。問題是,我們能不能放棄我們的奢華,而是將錢用在救濟饑饉上呢?我們不認為存在這樣的事實:我們將我們的奢華看得比他們的生命更重要。

當我們能夠救助他們的時候,為什么讓他們?nèi)甜嚢ゐI?很少有人會相信我們的奢華真有那么重要。如果被直接問到這個問題,我們當中的大多數(shù)人會覺得有些尷尬,并且會說我們可能應該提供更多的幫助。但如何解釋我們?yōu)槭裁床贿@么做?

心理利己主義

倫理利己主義一定要謹慎地與另一種被稱為“心理利己主義”的不同理論區(qū)分開來。倫理利己主義宣稱每個人都應該(ought)僅僅追求自己的利益,相反,心理利己主義確信人們事實上(in fact )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這兩種理論是非常不同的。一個是說,人們是自利的,因此我們的鄰人將不會有任何仁愛之舉;另一個是說,人們應該自利,所以我們的鄰人不應該有仁愛之舉。這是完全不同的。心理利己主義作出對人性的斷定,或者是對事物存在方式的斷定;倫理利己主義作出對道德的斷定,或者是對事物應該的存在方式的斷定。

心理利己主義并不是一種倫理學理論,而是一種關(guān)于人類心理的理論。如果心理利己主義是真的,它將會在道德上產(chǎn)生災難性的后果。如果人們僅僅圍繞著自己的福利而行動,那么談論什么是我們應當做的還有什么意義呢?如果我們只是利己的存在,那么是不是無論我們的善意(而不是幼稚的道德理論)告訴我們做什么,我們都只會利己地行動?在我們轉(zhuǎn)回倫理利己主義的話題之前,讓我們評價一下心理利己主義,看一看道德是否無虞。

利他主義是否可能

雷奧爾·沃倫伯格(Raoul Wallenberg),一個瑞典商人,本來可以安全地待在家里,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度過了最后的數(shù)月。在沃倫伯格聽到關(guān)于希特勒《猶太人問題的最后解決》的報告之后,自愿承擔瑞典的外交使命,被派到那里。在那里,他一度成功地迫使匈牙利政府停止將猶太人驅(qū)逐到集中營。當匈牙利政府被納粹傀儡取代以

— 73 —

后,驅(qū)逐行動又恢復了,沃倫伯格為數(shù)千猶太人簽發(fā)《瑞典保護護照》(Swedish Protective Passes),堅持他們?nèi)颗c瑞典有關(guān),并且處于瑞典政府的保護之下。他幫助很多人找地方藏起來。當他們被包圍的時候,沃倫伯格站在他們和納粹之間,告訴德國人,他們得先殺了他。直到戰(zhàn)爭快要結(jié)束,所有的事都很混亂,并且其他外交官都已經(jīng)逃走之時,沃倫伯格還留在那里。人們認為他救了10 萬人之多。當戰(zhàn)爭結(jié)束的時候,他失蹤了,并且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知道他發(fā)生了什么?,F(xiàn)在人們認為,他已經(jīng)被殺害了,不是被德國人,而是被蘇聯(lián)占領(lǐng)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