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一門社會科學。再具體一點,經(jīng)濟學在社會科學體系里,是一門研究人類在資源“稀少”問題下做出選擇的科學。在經(jīng)濟學上,“稀少”屬相對性的概念,一般說來,當人對物品或服務的渴求量大于它的供應量時,該物品或服務就存在著“稀少”問題。而當“稀少”問題出現(xiàn)時,人們就必然要在選擇之間做出取舍。選擇,便成為人類社會所面臨的一個基本問題。
你肯定知道這樣的生活常識,“時間只是一維的,就如一條射線,不能倒退,任何人也絕對不能在同一時間內(nèi)于不同地方做兩件不相關的事情,哪怕是兩件事一起做的,也只能是在同一個地方完成”。所以,在決定要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要思索一番,選擇出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答案,這就是權衡與取舍。
選擇作為經(jīng)濟學的第一大原理,可以歸納為一句諺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為了得到我們喜愛的一件東西,通常就不得不放棄另一件我們喜愛的東西,做出決策要求我們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有所取舍,選擇了魚勢必放棄熊掌的美味。
例如,學生必須學會決定如何配置對他而言最寶貴的資源 時間。他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于學習經(jīng)濟學;他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于學習心理學;他也可以把時間分配在這兩個學科上。他把某一個小時用于學習一門課時,他就必須放棄本來可以學習另一門課的一小時。而且,對于他用于學習一門課的每一個小時,他都要放棄本來可用于睡眠、騎車、看電視或打工賺點零花錢的時間。
小兩口在決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時也面臨權衡與取舍,他們可以購買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蛘咚麄円部梢詾橥诵莼蚝⒆拥拇髮W教育儲蓄一部分收入。當他們選擇把額外的一塊錢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種時,他們在某種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塊錢。
當然,選擇并非局限于學習規(guī)劃與家庭瑣事,當人們組成社會時,也面臨著各種不同的選擇關系,最典型的選擇便是要“大炮”,還是要“黃油”。當一個國家把更多的錢用于國防(大炮)以保衛(wèi)海岸線免受外國入侵時,余下用于提高國內(nèi)生活水平的個人消費部分(黃油)就勢必減少。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同樣重要的選擇還有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之間的選擇關系。要求企業(yè)減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產(chǎn)物品與勞務的成本。由于成本提高,結果這些企業(yè)賺的利潤降低,支付給工人的工資減少,而制定的商品價格也會相應提高,或者是這三種結果的某種結合。因此,盡管治理污染、保護環(huán)境給予我們的好處是更清潔的環(huán)境,以及由此帶來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價是企業(yè)所有者、工人和消費者的收入減少。
另外,社會還面臨著另一種重要選擇:效率與公平。效率是指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東西,而公平是指這些資源能夠公平地分配給每一個社會成員。換句話說,效率是指經(jīng)濟蛋糕的大小,而公平是指如何分割這塊蛋糕。在國家制定政策時,這兩個目標往往難以選擇。
福利制度或失業(yè)保障,是要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而個人所得稅是要求經(jīng)濟上成功的人士對政府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雖然這些政策對實現(xiàn)更大程度的社會公平有極大幫助,但它付出了降低社會效率的代價。當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給窮人時,就減少了對辛勤工作者的獎勵。結果,人們勞動少了,生產(chǎn)的物品與勞務也少了。換句話說,當政府想要把經(jīng)濟蛋糕切為更均等的小塊時,這塊蛋糕也隨之變小。
當然,學習經(jīng)濟學中的權衡取舍原理并不能直接告訴我們,做出怎樣的選擇才是最佳答案。一個學生不應該僅僅由于要增加用于學習經(jīng)濟學的時間而放棄心理學的學習;社會不應該僅僅由于環(huán)境控制降低了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而不再保護環(huán)境;國家也不應該僅僅由于幫助窮人而忽視了對辛勤勞動者的激勵。然而,認識到生活中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只有了解他們可以得到的選擇,才能做出良好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