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古玩中蘊藏著大量的知識,使后來者試圖破釋并樂此不疲;又 因為古玩濃縮了財富,使擁有者孜孜追求而感到自豪。一個有身份的人 無法炫耀自己的財富,但可以炫耀自己的文化。把價值連城的收藏品端 出來給別人看,炫耀文化的同時,不動聲色地也炫耀了財富,豈不一箭 雙雕?
收藏的好處很多,明顯的好處大家都清楚,而在身份問題上,常常 被收藏者自己所忽視。其實這也是一種投資行為。作為身份的投資,需 要持之以恒,它不像其他方面那么容易顯現(xiàn)成果。當你把收藏品展示出 來,看到別人肅然起敬的目光時,你就會知道選擇收藏,不會有錯。
收藏的精神投資
對于大多數(shù)人,收藏的主要動機一定是藏品增值。無論收藏者將來 賣與不賣,增值是衡量收藏成功與否的通俗標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 標尺簡單明了,而且無法替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以后,隨著全球經(jīng) 濟的發(fā)展,世界各國藝術(shù)品的價格無一例外地都呈上升趨勢,雖然有些 領域有過短暫的低谷,但藝術(shù)品總體增值現(xiàn)象顯而易見,并沒有其他投 資行為常見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各國藝術(shù)品的增值曲線往往與該國或能夠接受該國 文化的地區(qū)經(jīng)濟增長曲線相吻合,這表明了人們在經(jīng)濟增長的同時對文 化的渴求。尤其在經(jīng)濟增長進入了發(fā)達國家行列后,藝術(shù)品的價格立刻 會扶搖直上,平均增長速度大大超過經(jīng)濟平均增長的速度。這已成為一 個規(guī)律,這規(guī)律表明了人類認知自己,認知世界的自覺;表明了尊重歷 史,尊重文化的自覺;表明了聚集財富,聚集知識的自覺。這種自我覺 醒是收藏所蘊藏的復雜而豐厚的社會內(nèi)涵的集中體現(xiàn)。落實到具體的收藏行為,買一件什么樣的藏品才能夠名利雙收呢? 我們了解一件藏品首先要知道它的歷史地位。比如一件瓷器擺在你面 前,你應該知道它的產(chǎn)地及窯口;知道這類瓷器的起源及演變;知道它 的藝術(shù)性;還要知道同類的瓷器存世的多寡,諸多要素缺一不可。因為你若要向人顯示,就要知道這些;等待它的升值,仍需知道這些。這 些要素對你做出收藏與否的正確判斷不可或缺。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獨 具慧眼”。
如果僅出于單一投資的經(jīng)濟目的而涉足收藏,也必須了解相關(guān)的知 識。當金錢作為投資的資本,而不是消費的資本時,獲利是成功的唯一 標志。獲利需要正確的操作,而知識是一把鑰匙,它會打開通往成功之 路的大門。投資收藏切忌從眾追風,切忌賭博貪婪,它對人們智慧考驗 的同時,又對毅力進行著考驗。許多聰明人過關(guān)斬將,最終落馬,就是 犯了上述忌諱的錯誤。人性的弱點,在古玩收藏領域常常會暴露無遺。
當今社會中,唯一可能增值而又不能再生產(chǎn)的商品只有文物了,我 們這里所說的文物是指可供公私收藏的古玩,長城故宮不算在內(nèi)。請注 意,我說的是可能增值,并不是肯定增值。其實,對于整個經(jīng)濟社會, 這已經(jīng)十分重要了,因為過去的許多時候,這個可能已成為現(xiàn)實。
高古陶瓷的收藏
若到古玩市場尋寶,店家發(fā)現(xiàn)你喜歡陶瓷,馬上會問:“您找老窯 還是明清瓷?”所謂“老窯”就是指高古陶瓷,是古玩界對元朝以前的 陶瓷一個總的稱謂。具體所指是從新石器時代各類文化的陶器起,至元 代除景德鎮(zhèn)所燒青花、釉里紅等少量品種外的一切意趣高古的瓷器。
認識老窯,重在高古。高是品味,古是年代,二者不可缺一。中國 的陶瓷,自誕生之日起從未間斷,你若收藏,就必須諳熟其歷史,對各 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作品有所了解,才可能收藏到那個時期最好的作品。 一味地求古不一定正確,一個仰韶文化的破瓦罐沒有元朝磁州窯大盆更 具收藏價值,漢代的灰陶隨時可見,若收藏一定要看它是不是同時期的 精品,太一般了就可以放棄;當然,價格十分便宜做個擺設另當別論。
我們對高古陶瓷應該建立這樣的概念:陶器應以紋飾優(yōu)美的彩陶 和造型生動的陶塑為上;瓷器應以同時期的代表作為上。在市場或早市 上,偶爾可以看到漢代的陶塑,如造型不錯,保存完整,你就可以考慮 買下;而瓷器,兩晉的青瓷,唐代的邢窯、長沙窯,宋代的鈞窯、定 窯、磁州窯,只要你認為不錯,可以反映這一時期、這一品種的成就, 你就可以放心大膽地解囊。
西方人很喜歡中國的高古陶瓷。曾經(jīng)漢綠釉、唐白瓷、唐三彩、宋黑釉都在某個時期得以被青睞。后來有些品種(比如漢綠釉)出土量 劇增,導致價格下滑;有些品種(比如宋黑釉線條罐)作偽成風,使得 買家不敢下手;這些情況都會出現(xiàn),但真正的精品會一直保持很好的價 格,這就是收藏家為何不惜重金去爭一件絕品的緣由所在。
若收藏高古陶瓷,可以自己尋求一個系列,哪怕是古陶瓷生產(chǎn)中的 小小一支。比如,你對白瓷感興趣,欲刻意追求,你就應該知道北齊已 有很成熟的白瓷;后來的隋朝也有;唐朝就不用說了,有大名鼎鼎的邢 窯;宋朝的定窯以及定窯系的白瓷歷來受歡迎;還有元朝的樞府釉,如 果這些你都收全了,就可以辦個小小的展覽——老窯白瓷展,沒人敢說 你的收藏跌份,誰說跌份誰就是外 行。
當然,最后還得補充一句,近些年,老窯造假層出不窮,手法翻 新,藏家謹慎小心才好。
秦漢陶瓷的收藏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確立了君主制國家,自 稱始皇帝。以此為界,中國進入了君主制的封建社會。秦王朝刑罰嚴 酷,賦稅繁重,兵徭過度,導致秦朝只存在15年,故在秦兵馬俑沒發(fā)掘 之前,專業(yè)書對秦陶闕如不談。七十年代以后,偶然的發(fā)現(xiàn)使秦兵馬俑 成為轟動世界的考古新發(fā)現(xiàn),中國陶瓷史在秦朝增加重要章節(jié),對這一 時期輝煌的藝術(shù)成就大書特書。的確,這一時期的陶塑前無古人,后無 來者。
首先是體積龐大,無論人馬都與真實所在無異,甚至尺寸更大一 些;陶質(zhì)致密,叩之聲脆;動作神態(tài)生動,表明了秦朝高超的燒造工 藝。毋庸置疑,這部分秦兵馬俑均為國家所有,市場上所見必贗無疑, 不必存有僥幸心理。
兩漢共四百多年,尤其西漢,生產(chǎn)力以奴隸社會不可能出現(xiàn)的高速 發(fā)展,陶瓷的普及,使大量器物的生產(chǎn)非常平民化。奴隸社會貴族所用 青銅器的造型,如鼎、壺、奩等,已大量用陶土燒造,從出土的實物來 看,以陶代銅在漢朝民間相當普遍。漢代陶器可分為陶塑和器皿兩類, 前者以人和動物為主,兼有建筑等,后者則以生活用具為主。
由于殉葬制度的變革,漢代陪葬品數(shù)量極大。河南開封出土的灰陶人物造型準確,男女性別清晰,面部表情十分個性化;而四川大量出土 的紅陶人物傭,說拉彈唱,歌舞雜耍,極充分地反映了漢朝人的豐衣足 食。漢陶塑中與百姓生活相關(guān)的家畜也很常見,比例適中,造型準確。 除四川一帶有與真馬真狗等身的陶塑,其他地方一般陶塑都明顯小于秦 傭,最大者也不會超過體高的二分之一,且藝術(shù)化傾向明顯。
漢陶中有釉陶與素陶之分,素陶又分為灰陶和紅陶,還有大量加彩 的;釉陶有綠釉和黃釉兩種,屬低溫鉛釉,品種本身沒有高下,優(yōu)劣取 決于造型。對于陶塑,比例神態(tài)都是收藏的要素,而器物則看它的紋飾 和造型。漢朝還可見原始青瓷,釉面一般不勻、粗糙,但還是有絕美之 器,這就要看個人的審美 了。
收藏秦漢陶瓷,主要是漢朝,應注意品味,比如漢壺,存世量大, 但帶有狩獵紋的就十分值得收藏,至于人物、動物,傳神當然是第一要 求,只是要留神與畫冊中一模一樣者,因為作偽者也備有同樣的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