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節(jié):收藏是一種證物(2)

茶當酒集 作者:馬未都


1,300萬與一秒鐘,是老先生酷愛藝術的寫照,我甚至覺得他的1,300萬與成交的2,300萬相比,前者更讓人感動,雖敗猶榮。

這件《寫生珍禽圖》雖為徽宗本人所繪,卻沒有落下徽宗手跡,因 為何種原因,眾說紛紜。但上面卻留有另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手跡,這 就是乾隆——滿清王朝最富魅力的皇帝。乾隆帝為十二幀畫面均題有手 跡并鈐蓋收藏章,表明他對這件神品的珍愛。

我們對乾隆的了解,除去學者,大都來自賞心悅目的電視劇。這 位風流倜儻的皇帝一生都是傳奇。他自稱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前無古 人,后無來者。乾隆一生作詩四萬八千余首,僅比全唐詩少千余首,看 官可想,唐朝近300年,有名有姓、無名無姓的詩作,今存累加僅微勝乾 隆一人,可驚可嘆!乾隆帝不忘祖訓,一生射殺猛獸無數(shù),七十多歲高 齡時仍每年赴承德木蘭秋.,令今人欽 佩。

這樣一位皇帝,也同樣酷愛收藏。乾隆在位長達60年,后又做了 四年太上皇,當之無愧地是中國歷史在位最長的皇帝。政事繁重,日理 萬機。但一獲閑暇,他就會取天下寶物自我欣賞,吟詩作賦,倍加贊 賞。清檔記載著乾隆帝每一次賞古,在三希堂那半間小屋,古物向一國 之君訴說著往事。那一刻,乾隆帝身心得以放松,精神獲得慰藉。這有 《弘歷賞古圖》為證。我們今天獲得一件乾隆時期的文物已是欣喜,二三百年的時間對 歷史不過一瞬,但對我們已是遙不可及。在文物面前,不僅我們是過 客,連鼎鼎大名的弘歷依舊也是匆匆過客。我們在文物面前走過,帶著它傳授給我們的文化信息。我們接受,我們享受。中華文化就這樣通過 一件件具體的文物一代代地傳 承。

盛世收藏,亂世黃金。太平天下,百姓衣食富足,便感到精神世 界開始空虛。他們需要精神物質來填補內心的空白。文物兼精神與物質 兩個方面。一件文物所包含的精神是一種文化,是那個時代人們對世界 的理解;而物質自身,除去材質的特性,更多的是前人對精神的具體 追 求。

當我們捧著一個白瓷碗時,我們應該知道古人用了上千年的努 力,才擺脫了燒瓷中的“黑暗”,同時擺脫了黑瓷碗在吃飯時給心中留 下的陰影。不知你想過沒有,每天捧著黑碗吃飯心情是否沉重?當然, 收藏一只白瓷碗與收藏一只黑瓷碗的樂趣不僅如此。當我們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來表達某一種決心時,我們應 該了解中國人的使用玉的歷史。美石為玉,中華民族對玉石的頂禮膜 拜,歸納為玉有五德,仁義智潔勇。還有什么理念比這五德更具魅力 么?所以古人諄諄告誡:君子無敵,玉不去身。藏家佩玉的沾沾自喜就 來自于此。我寫這篇文章時,北京驚雷滾滾,夏季夜晚的雨下個不停,一只 撿來的大貍貓耐煩地臥在我的桌上,看我寫作。我驚異我們兩個互相生 疏的面孔,在這一刻為何如此和諧?有生命的物質與無生命的物質, 在這一刻獲得平衡。歷史不會停歇,一刻不停地向前,留下的是物質, 帶有文化特性的物質就是文物。它是一個證物,證明中華民族曾有過怎 樣的輝煌,證明人類進步每一步是怎樣的不易,這些信息構成了文明的 魅 力。這個魅力,對于收藏就是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真正動力。

貫耳大瓶 乾隆青花荷花紋

乾隆青花瓷器中制作了一部分大器,尺寸較大,一般都在500圾 (音件)以上,這些作品大都是陳設瓷,一方面是市場有需求,另一方 面也在顯示乾隆時期高超的制瓷工藝。大件瓷器的燒造比小件要難,原 因很簡單,胎體厚重容易夾生,胎體薄了成型困難,入窯以后也易開裂 變形,成為廢品。

乾隆青花荷花紋貫耳大瓶,高55.3cm,按景德鎮(zhèn)傳統(tǒng)計量術語, 稱之為500圾。造型取直頸,附有貫耳,斜直肩,肩下漸收制足,最大 圓周超過1米。器型周正,觀之雄偉。紋飾分三層,滿繪荷花紋,荷花 的描繪力求形似與神似。荷葉的陰陽向背,以及卷邊都描繪細微;荷花 層層渲染,顏色逐漸過渡,準確地表現(xiàn)出荷花肥嫩鮮艷的效果。以荷花 的表現(xiàn)論,這件貫耳大瓶是迄今為止見到的最富表現(xiàn)力的青花作品,應 出于景德鎮(zhèn)繪瓷高手。乾隆青花的顏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依 然呈現(xiàn)雍正時期那種追求永、宣暈散的效果;中期則是非常純正亮麗的 藍色,這件大瓶即是這一時期的杰作;晚期在藍中略閃紫色,此種現(xiàn)象 在民窯中尤甚。乾隆青花顏色的階段性是一般規(guī)律,但不是絕對規(guī)律。這種高檔陳設瓷為乾隆盛世時宮廷定燒,產量有限,尤其是這樣精細的大件作品。底部署有“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目前僅見兩件,一 藏故宮博物院,一藏觀復博物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