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聳了聳眉毛,讓已經(jīng)撇到一邊去的嘴歸位。身邊這位新手的表現(xiàn)讓我心里懷疑著,自己當初也曾經(jīng)這樣糟糕嗎?
昨天傍晚劃過上海上空的不明飛行物其實并沒引起多少人的關注,我自己就渾然不覺。許多城市都有過,記憶里南京最多。能當場注意到的人極少,大多數(shù)民眾對此的興趣都引發(fā)自事后媒體的報道。
此類事件大多無解,除非證實當時正好有高空氣球或飛行器回收。報道內(nèi)容也千篇一律,接受采訪的天文學家不會講什么夸張言辭,做出來的新聞通常標題聳動,內(nèi)容平乏。這次報社的領導冒了點小小的風險(在我看來是如此,很可能會被市宣傳部批評),要求我去采訪一位熱衷尋找天外文明的天文學家,寫出不同于別家報紙的報道。
這樣的天文學家算是學界孤鳥,近年來學術氣氛比幾十年前寬松些,身邊跟著飛的也還是沒多幾只,中國尤其如此。
上海倒正好有一頭孤鳥,這個叫葉添錦的中國天文協(xié)會理事尋求到一家境外基金會的支持,研究條件好得讓國內(nèi)主流天文學家們眼紅。
我和葉添錦打過幾次交道,本來以為可以篤定地喝喝茶聊聊天,卻臨時新來幾個實習生,而我被指派當其中一位的指導老師。
這位新聞系大三的上海女生很有表現(xiàn)欲,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連珠炮般問了葉添錦一串問題,問得既不在點子上,也不會根據(jù)葉添錦的回答追問,完全沒有互動,還自以為主導著局面。
我悄悄向葉添錦作了個無可奈何的手勢,適時地插幾句進去,否則回去我怕連她的稿子都不知怎么改。
采訪結束,我讓實習生先自己回去。她有點不太樂意的樣子,真是嬌驕得莫明其妙,長得也沒好看到哪里去嘛。
葉添錦笑呵呵地重新幫我泡了杯茶,這次是今年的新龍井,光聞味道就清逸得讓人舒心。
“這是什么?”我指著他電腦上正一幅幅變動的屏保問。我就是為這才特意留下來的。
“是旅行者1號最新發(fā)回給美國太空總署的一組圖?!?/p>
“旅行者1號?”我奇怪地問:“居然還能收到它的訊號?”
“旅行者1號的表現(xiàn)好得讓人吃驚,他們在向地球不斷發(fā)回數(shù)據(jù)時,也同時在測試著人類飛行器的極限。這真是個奇跡,從1979年發(fā)射至今已經(jīng)邁入第二十六個年頭了。目前它飛到了太陽系邊緣,雖然傳回的資料斷斷續(xù)續(xù),照片也越來越模糊,但據(jù)樂觀的估計未來十年里我們還可以和它保存聯(lián)系。這組是太陽系自己的照片,人類第一次比較完整地直接拍攝到自己生存的星系。原照不太清楚,這是經(jīng)過處理的。我覺得很有意思,拿來做了屏保。”
葉添錦見我緊盯著屏幕,笑道:“漂亮吧,喜歡的話回頭我傳給你一份?!?/p>
“我是對其中的一張感興趣,剛才匆匆看過一眼。嗯,不是這一張,嗯……”
葉添錦動了動鼠標,屏幕回復到桌面狀態(tài)。他點進保存屏保圖片的文件夾,一幅一幅給我看:“你看是哪幅?”
總共有二十多幅圖,他點到第九幅的時候,我叫起來:“就是這幅!”
“你覺得這幅特別漂亮?”葉添錦說。
“不是漂不漂亮,是……是……”剛才只看了一眼的時候,我覺得這幅太陽系的星圖和我書房掛的那幅圖很像,如果把那些符號換成星星的話??墒乾F(xiàn)在再看,又覺得有些地方也不像。幾個符號的位置和這張圖里的幾顆行星差不多,不過總的來說,無法讓兩幅圖重合。
我失望地嘆了口氣,隨后把那幅圖畫給葉添錦看。
每天回到家,一抬頭就可以看到這幅圖,我相信現(xiàn)在畫出來和原圖不會差到哪里去,當然我把那些奇怪的符號都替換成了圓點。
“這是什么?”葉添錦問。
“是我偶然看到的一幅圖,不知是什么含義,你有沒有覺得和電腦上的這幅有點像?”
葉添錦對照了一下:“是有點像,那又怎么?你隨便畫幾個點都可以在天上的星圖里找到對應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