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雖為婦人,然余發(fā)言,絕非為營救丈夫之私意。倘委員長之死,果足為國家造福,則余必首先勸其犧牲。惟目前處置西安叛變,若遽張撻伐之師,徑施轟炸,不獨使舉國所擁戴領(lǐng)袖之生命,陷于危殆,即陜西數(shù)千萬無辜良民,亦重罹兵燹之災(zāi),且將使為國防而建設(shè)之國力,浪作犧牲。故為國家計,不得不吁請諸公妥覓和平解決之途徑。愿諸公深信我決非朝夕縈懷于丈夫安全之婦人。今日此舉,實抑制情緒,抓緊現(xiàn)實,乃以公民之資格,要求以最少之犧牲,為國家與民眾解決此嚴(yán)重問題之癥結(jié)。倘余夫或余個人之犧牲可以為國家造絲毫福利者,余必不假思索,力主犧牲。今日若遽用武力,確將危及委員長之生命,而國難嚴(yán)重如今日,在余心目中,在全國民眾之想念中,委員長之安全,實與國家之生命有不可分離之聯(lián)系,此余之所以主張必用和平方法以保證其安全也。諸公今日,一面盡可作陣地之配備,惟須力誡勿開槍,勿轟炸以啟釁;而一面當(dāng)乘此時機,努力營救委員長出險。倘和平已至萬分絕望之時,再開始戰(zhàn)爭,亦未為晚。凡余對此大局之觀察,以及余所貢獻(xiàn)解決之方策,事后必能證實其不謬,深信諸公雖與我觀感兩歧,而態(tài)度之誠摯則同;余今自信所取態(tài)度之不誤,必將竭全力以求我主張之實現(xiàn),謾罵不足以懾服叛徒,更不足以解決現(xiàn)局,幸諸公深思之?!?/p>
1936年“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南京國民政府內(nèi)部意見分歧極大,有人極力主張武力解決。為了解救蔣介石,宋美齡初次顯露鋒芒,在國民黨要員面前痛陳厲害,聲淚俱下。蔣介石在其《西安事變半月記》中,稱接到宋美齡“如子日內(nèi)不回京,則必來與君共生死!”信后,“不禁泫然淚下”。
“為了國家大事,我一定要陪他(蔣介石)在一起,很多場合里能幫助做一些事。對私是給他精神上的安慰和信心,對公則是我們兩人都在首都,能安定人心和軍心?!?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宋家人曾一度勸說宋美齡離開南京,但宋決定留下來和蔣介石堅持到最后。
“余與蔣公相守相勉,每日早晚總偕余并肩一起禱告、讀經(jīng)、默思,現(xiàn)在獨對一幅笑容滿面之遺照,閉目靜禱,室內(nèi)沉寂,耳際如聞謦欬,余感伊仍健在,并隨時在我身旁。”
1975年蔣介石逝世,他們48年的婚姻畫下了休止符。宋美齡遠(yuǎn)赴美國前寫下了她對蔣介石的懷念,語意平淡而夫妻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