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諧的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最好環(huán)境(3)

隔代教育的42條對策 作者:古立言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老人堅信自己過時的老經驗,父母不妨從報紙、雜志、書籍、電視等“外援”中找一些科學依據,以此來說服老人。不管老人如何相信自己,面對不得不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一般都會聽從父母的建議,共同養(yǎng)育好孩子。

有些老人特別固執(zhí),一旦兒女反對自己的做法,就會大發(fā)脾氣。這時,父母該怎么辦呢?倘若父母堅持科學的指導,和老人理論,最后的結局很可能是不僅不能解決孩子健康成長的問題,還會留下巨大的家庭關系的傷疤,更有可能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不利的影響。處理這種問題的正確要領,是不能從正面強攻,而要避重就輕,先從側面出擊,緩和氣氛。等到大家都心平氣和的時候,再因勢利導,慢慢引導老人接受新的育兒觀念。

一位媽媽生孩子的時候正值酷暑,大人和孩子都很容易出汗。為了孩子的健康,媽媽天天給孩子換衣服,還嚴格地把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分開洗,而且洗衣服的盆子和洗衣液都是分開的。婆婆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沒必要天天換衣服,更沒必要把孩子和大人的衣服分開洗。于是,她洗衣服的時候把孩子和大人的衣服一起泡、一起洗。媽媽覺得婆婆不認同天天給孩子換衣服還是小事,但是不能接受婆婆把大人和孩子的衣服一起洗的做法。有一天,婆婆把自己的襪子丟在媽媽專門用來洗孩子衣服的盆子里洗,洗完之后再洗孩子的衣服。媽媽實在看不下去了,等婆婆下樓買菜的時候,迅速對盆子進行消毒,接著把晾好的孩子的衣服取下來放到鍋里用沸水消毒。誰知婆婆很快就買完菜回來了,看到媽媽的舉動,臉頓時就拉下來了,當晚,她沒有吃飯。從此,婆媳之間誰也沒有提“洗”字,這已經變成一個雷區(qū),一旦踏進去,婆媳之間就會爆發(fā)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后來,媽媽得知,婆婆多次向丈夫和公公哭訴,說媽媽嫌她臟。媽媽沒有這個意思,只是覺得婆婆的一些衛(wèi)生習慣很不好而已,但是,在婆媳關系鬧僵了的情況下,媽媽也不知道該怎么向婆婆解釋。

幾天之后,孩子起疹了,醫(yī)生說是過敏性皮炎。無意中,媽媽聽見婆婆問公公:“寶寶得了皮炎會不會是我洗衣服的方法不對引起的?”這時,媽媽恍然大悟:婆婆是個很能干但是很愛面子的人,只是如果改變了自己的做法就等于向兒媳認錯了。媽媽知道婆婆太愛面子之后,開始改變以往和婆婆正面沖突的做法,避開該怎么給孩子洗衣服的話題,經常和婆婆拉家常式地閑聊,比如空氣污染嚴重,空氣中的各種有害物質很容易導致皮膚過敏;夸婆婆的毛衣織得很漂亮,問婆婆能否給孩子織上一兩件等。通過恢復婆婆信心的談話之后,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一天晚上,媽媽回來晚了,一開門就看見婆婆往孩子專用的盆里倒兒童洗衣液,準備泡孩子的衣服呢!

可見,正面交鋒不適用于一些特別愛面子的老人,旁敲側擊才是改變這些老人做法的妙方。這些老人年紀大后,有時會比較固執(zhí),也會更加敏感、自尊。因此,父母要多體諒這些老人,顧及他們的面子和自尊,讓老人在不傷及面子的情況下悄悄放棄過時的老經驗。

改變老人過時的老經驗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父母必須作好思想準備。在處理矛盾的時候,會有一些令父母非常棘手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父母不宜和老人直接交鋒,不妨借他人的力量助自己一臂之力,比如權威人士的話,又比如一些突發(fā)事件。父母要相信,再大的矛盾都是可以解決的,因為不論老人還是父母,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在這個共同目標的促使下,老人和父母最終能擰成一股繩,以強大的力量推動孩子的成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