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教育的精粹――父母的品格
呂晴
坂東真理子的《父母的品格》十分詳盡地介紹了一位日本母親的“育兒心經”,對很多已經為人父母或準備為人父母的讀者都有很大啟發(fā)。作者本著對孩子負責的態(tài)度,盡量將“日本品格”中好的一面挖掘出來傳授給孩子,希望能把他們培養(yǎng)成合格、有用的社會一分子。作者在書中列舉了父母在孩子從嬰兒到成年的整個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一一予以討論和解決。她對各個年齡段的具體特點和情況分析細致,對各種情況考慮周全,并明確意識到對待不同性格的孩子應該因材施教,這不僅體現(xiàn)了日本人嚴謹、細致、習慣分門別類的性格特點,同時也顯示了她對現(xiàn)代觀念的接受,在遵守社會規(guī)范的前提下也不忘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
作為典型的日本女性,作者傳達的理念具有強烈的日本色彩,比如在討論父母的態(tài)度方面,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一個詞語就是“忍耐”,指出父母應該盡量克制自己的脾氣,對孩子最大限度地保持耐心等,屬于典型的東方意識,也使讀者從一個側面看出父母為孩子做出的犧牲。而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能夠一直保持一種客觀、中立的態(tài)度,既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充分地理解、同情并關心孩子的成長,同時又堅持原則,決不過分溺愛、縱容孩子,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孩子的錯誤和不良傾向。而且比很多家長更為“超脫”的一點是,作者在當今的功利社會中能保持一種較為平和的心態(tài),不以孩子考上名校、取得優(yōu)秀成績作為唯一的追求,而是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提出如果孩子實在不適合也不愿意接受正規(guī)教育,不妨把他們培養(yǎng)成其他方面的人才,實在是一種難得的長遠眼光。對待逐漸長大的孩子,作者也意識到父母應該更加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選擇,在面臨不喜歡孩子的戀人、與女婿或兒媳發(fā)生矛盾等問題時,也盡量看淡,以一種較為平和的心態(tài)加以淡化處理。
這本書在討論教育孩子的同時,還為讀者提供了很多文化方面的閱讀亮點。作者見多識廣,對日本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基本了然于心,在討論社會的復雜性時,就透露了不少社會現(xiàn)實,為異國讀者展示了日本社會現(xiàn)狀的縮影。比如針對當今日本社會仍比較嚴重的男女不平等現(xiàn)象,作者指出不應該給孩子自幼灌輸“女孩不如男孩”、“男孩不用學做家務”等觀念,認為這將會影響孩子將來的生活態(tài)度與能力,甚至會導致他們很難找到合適的配偶,同時也使男女不平等現(xiàn)象進一步加劇。在闡述個人以及日本傳統(tǒng)的育兒觀念時,作者還不忘與美國家長的做法進行比較,以便取長補短,使父母的觀念盡量符合時代潮流。同樣作為東方國家,書中列舉的很多日本家長的行為方式(如溺愛子女等)在中國也很常見,這會使不少中國讀者產生共鳴,并反省一下類似的不當做法。此外,作者還著力向讀者介紹日本傳統(tǒng)文化,比如對日本人十分重視的“禮儀”、“禮貌”問題,她就專門開辟一章詳加說明,討論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禮貌舉止。她還不時引用日本古代名人的格言警句,在使自己的論點更有說服力的同時,也使讀者接受到一定程度的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