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節(jié):豁達的做人之道(3)

舍得 作者:陌上桑


我們能在人間為人,必定是前世做過許多善事功德。如果今生慳吝,"一毛不拔",不肯與人分享,與人為善,怎么有資格做人呢?

舍得就是要"舍迷入悟、舍小獲大、舍妄歸真、舍虛由實"。如果你能把自己心中的偏執(zhí)、掛礙、煩惱、悲傷和迷妄都舍去,你就能得到輕松和快樂,你自然就會進入一個新的境界。世間萬物,凡有所舍,就能有所得。一盆花,如果你"舍"不得剪去枯枝敗葉,它就無法長出嫩葉,發(fā)出新芽,長出鮮花。放下,就是"舍",不舍,如何成佛?

《孟子魚我所欲也》云:"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舍得"并非是盲目的,"舍"是有目的的舍棄,"得"是有選擇的得到。其實,凡事有得必有失,同樣,有舍必有得。弘一法師說,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想著占便宜。便宜,天下人都爭相擁有。如果我一個人占便宜,則他人皆與我結怨;我不占便宜,則別人對我的怨氣便消除了。輕利足于聚眾,忍受小氣,才不會招來大氣;吃小虧,才不會引來大虧。舍得,并不是純粹為了舍棄而舍棄,有時往往為了得到而有必要先放棄,即"欲于取之,必先予之"。以舍為得,舍小得大,妙用無窮。

人生在世,想得到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這是人的本性,但是,欲壑難填,欲望常常使人對"舍"與"得"把握不定,不是不及,便是太過,于是產生了許多本來不應該發(fā)生的悲劇。我們常說:會生活的人,或者說成功的人,最懂得的就是"舍得"。"舍得"幾乎囊括了人生所有的真知妙理,只要我們能真正把握舍得的尺度,便掌握了人生成功的鑰匙。

放棄完美

一天早上,媽媽正在廚房清洗早餐的碗碟。她有一個4歲的小孩子,正自得其樂地在沙發(fā)上玩耍。

突然,媽媽聽到孩子的哭啼聲。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呢?媽媽沒有來得及將手抹干,就沖到客廳看孩子。

原來,孩子的手插進了放在茶幾上的花樽里?;ㄩ资巧险麻煹哪欠N,他的手伸了進去,但抽不出來。母親用了不同的辦法,想把卡著的手拿出來,但都不得要領。

媽媽開始焦急,她稍為用力一點兒,孩子就痛得叫苦連天。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媽媽想了一個下策,就是把花樽打碎??墒撬杂歇q豫,因為這個花樽不是普通的花樽,而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古董。但是,為了兒子的手能夠拔出夾,這是惟一的辦法。結果,她忍痛將花樽打破了。

雖然損失不菲,但兒子平平安安,媽媽也就不太計較了。她叫兒子將手伸給她看看有沒有損傷。雖然孩子完全沒有任何皮外傷,但他仍是緊握著拳頭。是不是抽筋呢?

媽媽再次驚慌失措了。

原來,小孩子的手不是抽筋。他不肯張開拳頭,是因為他緊握著一個硬幣。他是為了掏那枚硬幣,所以將手卡在花樽的口內。小孩子的手抽不出來,不是因為花樽口太窄,而是因為他不肯松開握緊的拳頭。

生活中我們時刻都在取與舍中選擇,我們又總是渴望著取,渴望著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棄。懂得了放棄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妙諦。懂得了放棄的真意,靜觀萬物,體會與世界一樣博大的境界,我們自然會懂得適時地有所放棄,這正是我們獲得內心平衡的好方法。

什么應該放棄?放棄失戀帶來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放棄浪費精力的爭吵,放棄沒完沒了的解釋,放棄對權力的角逐,放棄對金錢的貪欲,放棄對名利的爭奪……

然而,放棄并非易事,它需要很大的勇氣。面對諸多不可為之事,勇于放棄,是明智的選擇。只有毫不猶豫地放棄,才能重新輕松投入新生活,才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轉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