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秉要執(zhí)本抓關鍵(2)

破局 作者:莫可


丙吉于是繼續(xù)說:“至于這頭牛的情況就不同了?,F(xiàn)在還是春天,照理說天氣還不應該太熱,但我卻見這牛熱得吐舌喘氣。如果是因為已經(jīng)走了很遠的路了當然也不奇怪,但如果是并沒有走多遠的路,而是因為天太熱的緣故導致牛吐舌喘氣,那就說明今年的天氣不正常,農(nóng)事會受到影響。這可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了,正是做丞相的人應該關心的。所以就要停下車來了解情況?!?/p>

那位官員這才明白過來,心想:“人們都說宰相肚里能撐船,丙丞相可真是知大節(jié)識大體??!”

秉要執(zhí)本與事必躬親相對,是統(tǒng)治的權謀,破局的藝術?!秴问洗呵铩酚泻芏噙@方面的論述。《當染》篇說:“古代那些會做國君的人,致力于選拔任用人才,而不去做應該臣下做的事,這是抓住了根本。那些不會做國君的人,傷形費神,愁心勞耳目,結果越是治理不好國家,這是因為他沒有抓住根本?!?/p>

抓住根本就是秉要執(zhí)本。做國君如此,做其他官員也是如此。簡單說就是會當官的將將,不會當官的將兵。將將就是秉要執(zhí)本,將兵就是事必躬親。

很多人都想不通這一點。就連杰出如諸葛亮,雖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受到人們的贊頌,但實際上也存在著事必躬親的毛病。

諸葛亮如同一個短跑運動員,用百米沖刺的速度去跑馬拉松,結果在中途就透支了體力。所以,在與司馬懿的長期對壘中,諸葛亮贏得了開場的喝彩,但卻輸在了后半程的較量中。

透支是諸葛亮的特點。他透支個人形象,導致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他透支人力資源,導致“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他透支攻伐之機會,漸漸把自己送到被動的地步。諸葛亮透支了一切他可以支配的東西,結果都沒能戰(zhàn)勝司馬懿。最后,他不得不透支自己的生命,悲壯地離開了他未竟的事業(yè)。

在《襄陽記》中,記載有主簿楊?勸諫諸葛亮的一段話:“我常見丞相親自校對簿書,我認為沒這個必要。治理軍國,自有體統(tǒng),上下不可相互混淆。譬如治家之道,必然是仆人耕田,婢女做飯,這樣大家都有事情做,也都能夠有所收獲,一家之主則從容自在,高枕無憂。如果主人親自勞動,必然形神疲困,終會一事無成。難道主人的智力不如仆人、婢女嗎?當然不是,而是這樣做的話便失去了主人應有的身份。所以古人云: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為了說服諸葛亮,楊?拿西漢兩個丞相丙吉和陳平做例子。他說:“昔丙吉憂牛喘,而不問橫道死人;陳平不知錢谷之數(shù),曰:‘自有主者’。今丞相親理細事,汗流終日,豈不勞乎?”

楊?的話讓諸葛亮很感動,他因此把楊?提升為東曹屬,主管選舉。楊?死后,諸葛亮竟然垂泣了三天。

當然這并不證明諸葛亮就此改變了以往舉輕若重、事必躬親、思慮過度的毛病。他為楊?楊?垂泣三天,恰恰還是說明了他的舉輕若重和思慮過度。尤其是在他生命的晚期,“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他的對手司馬懿就曾不以為然地說:“食少事煩,豈能長久?”主簿楊?也曾直言相勸,認為“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并以丙吉問牛不問人,陳平不知錢谷之數(shù)等為例加以論證。當然,諸葛亮也有他的難處,所以他說:“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盡心也!”

諸葛亮就是這樣,努力想要做到事事都事必躬親,結果呢?最終還是沒有能完成一統(tǒng)全國的大業(yè),反而讓司馬氏奪得了天下。

同局之中,事情得分巨細,分關鍵與非關鍵。而對于一個人來說,精力往往是有限的。如果讓那些瑣事占用了你的精力,浪費了你的時間,反而使得你的效率上不去。事必躬親,是一種很好的態(tài)度,卻不一定是很好的方法。而學會“秉要執(zhí)本抓關鍵”,或許才是真正的智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