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1)

破局 作者:莫可


所謂觀局,就是在破局前對敵我雙方形式的考察,是破局前不可或缺的準(zhǔn)備工作。觀局,要有全局觀念,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盯著一處不放,結(jié)果損失更多。觀局,還要有大局觀念,因小失大,丟掉西瓜撿芝麻這樣的行為是相當(dāng)愚蠢的。觀局,還要有長遠(yuǎn)的籌劃,在眼前利益與長遠(yuǎn)利益之間能做好權(quán)衡,盡量獲得最大的利益。觀局,不能只顧敵我兩方勢力的權(quán)衡,要有開闊的眼界,把握大局勢,考察局外力量,爭取獲得局外者的支持。觀局的眼光不能狹隘,只見一處不見全局;觀局的眼光不能近視,只盯著眼前不顧長遠(yuǎn)。

所謂東隅,是出太陽的地方,也就是指早晨。桑榆是西方,因為晚上日影落在桑樹和榆樹之間,故而得名。然欲收之桑榆,必因東隅已逝之故。破局也是如此,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如何在另一處得?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全局觀念。如果失之東隅之后,你的眼光始終盯著“東隅”,絞盡腦汁地想著自己在“東隅”的損失,那么,如何去實現(xiàn)“得之桑榆”呢?

東漢馮異的故事,或許能告訴我們什么叫做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馮異,字公孫,潁川郡父城縣(今河南郟縣南)人,少好讀書,能通曉《左氏春秋》和《孫子兵法》,王莽末年任潁川郡郡掾之職。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光武派遣使者任命馮異為征西大將軍。這時,大司徒鄧禹奉詔率車騎將軍鄧弘等引兵東歸,亦到達(dá)華陰,他們要求與馮異合兵進(jìn)攻赤眉軍。馮異認(rèn)為,現(xiàn)在光武帝“使諸將屯澠池要其東,而異擊其西,一舉取之,此萬成計也”。鄧禹、鄧弘不聽。鄧弘領(lǐng)兵攻赤眉,被赤眉軍擊潰,馮異不得已只好同鄧禹一起率兵前往救援,赤眉軍稍稍向后退卻。馮異勸鄧禹暫且收兵,鄧禹貪功追擊,被赤眉軍揮戈反擊,打得大敗,士卒死傷逃散,潰不成軍,鄧禹逃奔宜陽。馮異與麾下數(shù)人棄馬步行,逃上回溪阪。

之后,馮異收集潰卒并糾集附近地主武裝數(shù)萬人,整軍復(fù)戰(zhàn),先以精兵伏道旁,令其身著赤眉軍服裝,假扮赤眉軍,然后縱兵會戰(zhàn)。俟赤眉軍疲勞時,伏兵盡起,赤眉軍不辨真假,驚惶失措,大敗于崤底(今河南澠池縣西南),余眾十余萬東奔宜陽,陷入重圍之中,被迫投降。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在崤底(現(xiàn)在河南洛寧西北)被馮異打敗,遭到重大損失。剩下的起義軍折向東南,不料在宜陽又陷入劉秀重兵的包圍。赤眉軍經(jīng)過艱苦的戰(zhàn)斗,始終不能突圍。樊崇等人在糧盡力竭的情況下,投降了劉秀。

戰(zhàn)斗結(jié)束后,劉秀下了一道詔書,名叫《勞馮異詔》。其中有這樣幾句,“開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澠池一帶獲勝。這就是所謂在日出的東方吃了敗仗,在日落的西邊卻得到了勝利?!保ㄔ氖牵骸笆茧m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這就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個成語的來歷。它告訴我們,在這里失敗了,在那邊卻得到了勝利。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東方不亮西方亮,陰了南方有北方”這個道理。

破局之初,很有可能處于不利的地位。這個時候,要有全局的觀念。一次失守和兵走麥城并不意味著全部事業(yè)的覆滅。此處失利,它處得利,這就是破局。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道理也許還可以用“塞翁失馬”的故事來說明。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qū),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dá)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xí)r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后,紛紛表示惋惜??墒侨虆s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伙兒:“丟了馬,當(dāng)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jié)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并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于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并夸他在丟馬時有遠(yuǎn)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guī)頌?zāi)禍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