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袁世凱的出賣,使慈禧太后提前發(fā)動了政變,絞殺了變法運動。隨著譚嗣同等“六君子”的人頭落地,袁世凱也飛黃騰達了。他獲得賞銀四千兩,榮升為工部左侍郎,仍統(tǒng)率武衛(wèi)右軍一萬人。他的頂戴花翎上沾滿了維新派英豪們的鮮血。
袁世凱在關(guān)鍵時刻為慈禧立了大功,深得慈禧賞識。慈禧太后和榮祿一致認為:袁世凱既熟悉洋務(wù)、為洋人所信賴,又有魄力,尤其是對慈禧太后忠心不貳。于是這個八面玲瓏、詭計多端、極其陰險狡詐的袁世凱,又一次受到提拔,在李鴻章死后,便任命他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日俄戰(zhàn)爭后,袁世凱清醒地看到“不立憲即革命”,別無它路可以選擇的政治局面;同時,他也看到“立憲”完全可以保住他的靠山慈禧太后,進而保全自己。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這種政治潮流,必將前功盡棄。
于是,袁世凱于1905年又開始了投機立憲活動。處處以“開通風氣”自鬻,連上奏折,侈談立憲。1907年夏秋之交,立憲運動達到了高潮,袁世凱一躍成為“急進派”。7月28日,袁奏請“趕緊實行立憲”,并列陳十件大事。9月,他擔任軍機大臣兼外務(wù)部尚書后,更熱心于立憲。1908年初,他還奏請“限年立憲,從速辦理”。于是,袁世凱在國人心目中,儼然成了一個立憲派的中堅分子。1908年,慈褚太后和光緒帝同在11月中旬死亡。慈禧太后垂危之際安排由3歲的溥儀繼承皇位,年號為宣統(tǒng)。其父載灃為攝政王,掌握軍政大權(quán)。在北洋集團和滿族親貴之間,由于矛盾日益尖銳,袁世凱被罷了官。
1909年1月6日,袁世凱倉促出京逃往河南。其后,袁世凱施行韜晦之計,暗中卻一直和心腹、爪牙保持聯(lián)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政治活動,時刻準備東山再起。
后不到3年,辛亥革命就爆發(fā)了。在清王朝即將徹底滅亡之際,清廷迫不及待地需要物色一個能有效地絞殺革命的人物。一部分皇親貴族和帝國主義各國駐京公使,一致認為“非袁不可收拾局面”。
于是,袁世凱乘機再起。袁先是擔任湖廣總督,接著又把湖北前線的軍權(quán)完全攬到手里。奪取軍權(quán)后,袁世凱更加野心勃勃,開始了攫取民國總統(tǒng)職位的陰謀活動。
袁世凱在北京穩(wěn)住陣腳之后,便回過頭來對付革命黨人。多少年來的反革命實踐已經(jīng)讓他感到,此次革命絕非偶然,更不能只靠鎮(zhèn)壓而制止。
于是,袁世凱又操起了慣用的兩面派伎倆。為了迎合革命黨人“反滿”的愿望,他把自己裝扮成漢族利益的維護者。
當他覺得“誘和”有了希望后,又派人到處活動,企圖獲得“國民共舉”,當上“第一任之中華共和總統(tǒng)”。
為了祖國的南北統(tǒng)一,孫中山不得不讓步。1912年4月1日孫中山正式宣布解除自己臨時大總統(tǒng)的職務(wù)。結(jié)果,無數(shù)英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革命果實,被詭計多端的袁世凱篡奪了。袁世凱粉墨登場,竊取了臨時大總統(tǒng)的寶座。
1912年8月,同盟會與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和共和實進會合并,改組為國民黨,一切黨務(wù)都由代理理事長宋教仁主持。在當時,國民黨就是反對袁世凱獨裁的唯一大黨。1912年底至1913年初的國會大選中,國民黨取得了勝利,并預定宋教仁擔任內(nèi)閣總理。袁世凱眼看內(nèi)閣回到國民黨的手中,進而又要變成束縛他的工具,袁世凱豈能容忍?
在這權(quán)力發(fā)生危機的時刻,袁世凱喪心病狂,不擇手段,通過特務(wù)頭子洪述祖,傳令曾經(jīng)在上海當過流氓和幫會頭子的應夔丞,制造了一樁震動全國的大血案。1913年春,宋教仁在湖南、湖北等地旅行后抵達上海。3月20日夜,由上海啟程返北京,當他剛剛步入火車站,就被應夔丞所收買的兵痞武士英用槍擊傷,因傷勢嚴重,搶救無效于3月22日逝世,終年31歲。就這樣,原來那個口口聲聲大講“大總統(tǒng)是國民公仆”,時時處處鼓吹“共和”的袁世凱,終于撕下了冠冕堂皇的假面具,一個徹頭徹尾的封建獨裁專制主義者的面目出現(xiàn)在人民的面前了。袁世凱苦心經(jīng)營獨裁專制,卻始終對總統(tǒng)的地位感到不滿足。于是,他一邊制造輿論揚言“非帝制不可”,一邊又開始了他稱帝的罪惡活動。袁世凱深知要復辟帝制,必須首先取得日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