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局里面,往往是不同的人表面現(xiàn)象相似但實質(zhì)不同,是很容易迷惑人的。
有的外貌溫厚和善,行為卻驕橫傲慢,非利不行;有的貌似長者,其實是奸人;有的外貌圓滑而內(nèi)心剛直;有的看似堅貞,實際上疲沓散漫;有的看上去泰然自若,遲遲慢慢,可他的內(nèi)心卻總是焦躁不安。目空一切的人看樣子很聰明;愚蠢得可愛的人看上去像個正人君子;魯莽的人看上去往往好像很勇敢。隨隨便便許諾的人給人的印象很爽快,實際上這種人卻很少有什么信用;什么事都要插手的人好像多才多藝,一旦要他拿出真本事就會露餡;銳意進取的人似乎精誠專一,可是這種人的熱情不會持久;吹毛求疵的人好像是很精明,實際上只能添麻煩;動不動答應(yīng)給人這樣那樣好處的人好像樂于施惠,但是這種人常常說了不算;當(dāng)面百依百順的人貌似忠誠,然而這種人大多是陽奉陰違之輩。這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典型現(xiàn)象。也有似非而是的情況。大政治家看似奸詐,卻是能成就大事業(yè)的人;有大智慧的人看似癡愚,然而其內(nèi)心卻一片空明,聰明蓋世;博愛的人看似虛幻,其心胸實際上非常寬厚充實;正直無私的忠言雖然聽了讓人不高興,但其情感卻是出自一片至誠。
識別他人很困難嗎?其實不是。一個再狡猾的人,也會在細節(jié)處露出馬腳。所以,識人于微,在細節(jié)處識人確實是一項了不起的本事。一個主要的智慧在于要從小的方面推斷大的方面,從今天的行為推斷以后的行為,得出用人策略。
周亞夫是漢景帝的重臣,在平定七國之亂時,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官至丞相,為漢景帝獻言獻策,忠心耿耿。一天漢景帝宴請周亞夫,給他準備了一塊大肉。但是沒有切開,也沒有準備筷子。周亞夫很不高興,就向內(nèi)侍官員要了雙筷子。漢景帝笑著說:“丞相,我賞你這么大塊肉吃,你還不滿足嗎?還向內(nèi)侍要筷子,很講究??!”周亞夫聞言,急忙跪下謝罪。漢景帝說:“既然丞相不習(xí)慣不用筷子吃肉,也就算了,宴席到此結(jié)束。”于是,周亞夫只能告退,但心里很郁悶。
這一切漢景帝都看在眼里,嘆息到:“周亞夫連我對他的不禮貌都不能忍受,如何能忍受少主年輕氣盛呢?”漢景帝通過吃肉這件小事,試探出周亞夫不適合做太子的輔政大臣。漢景帝認為,周亞夫應(yīng)把賞他的肉,用手拿著吃下去,才是一個臣子安守本分的品德,周亞夫要筷子是非分的做法。漢景帝依此推斷,周亞夫如果輔佐太子,肯定會生出些非分的要求,趁早放棄了他做太子輔政大臣的打算。
這就使?jié)h景帝所謂的“一雙筷子”識人的故事。通過一件小事,就能知人品性。知人品性,就能對人有所防備,使自己不掉進他人所設(shè)的局里。
這種識人于微的故事,在歷史上還有很多。比如呂元膺。唐朝時,德高望重的呂元膺任東都洛陽留守時,經(jīng)常和他的門客一起下棋。
有一次,呂元膺一邊下棋,一邊批閱公文,看著批著,竟忘了下棋。和他一起下棋的那個門客一看,機會來了,就趁機偷偷地換了一枚棋子。這樣一來,局勢頓時大變,那個門客就可以穩(wěn)操勝券了。
說來也巧,偏偏他這個小動作讓呂元膺看到了。呂元膺也不當(dāng)即拆穿,就打著哈哈結(jié)束了這盤棋。第二天他客客氣氣地對那門客說:“我這兒人浮于事,難免會耽誤先生的前程,還是另請高就吧。”說罷,給他準備了一份禮物,為他送行。門客是啞巴吃餛飩,心中有數(shù),只好紅著臉,訕訕地走了。
十多年過去了,呂元膺一直閉口不談這件事。直到他病危前夕,才語重心長地對圍在病床邊上的兒孫們說:“為人處世,交朋友一定要認真對待,仔細選擇。十多年我在東都時,和一個門客相處極好,就是為了這么一枚棋子,我下決心把他辭卻,不再與他交往。說起來,他趁我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更換一枚棋子,原是小事一樁,有什么可以大驚小怪的?但我卻從中看到他的心跡可畏。當(dāng)初如果直接說出來,又怕他擔(dān)驚受怕,從此一輩子抬不起頭來。但是事至今日如果再不說,又怕你們不了解真情,會引起誤會。這么一說,我也就沒有好牽掛的了?!?/p>